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震」后余生_1

(2008-11-19 13:55:14)
标签:

杂谈

分类: 公益活動

「震」后余生_1

2008年的「球善行」山区援助活动,由于受到512汶川地震灾害影响,没有如期进行,一直拖延着,到今天,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半年有多了,为了策划本年的援助活动,而且希望将当地目前的状况报导给大家知道,我在1114~16日期间,在当地志愿者李()志蜀先生和任()栋梁先生的带领下,到四川广元的几处地方进行了考察。

「震」后余生_1「震」后余生_1

512地震时捐赠物资                       探望灾区学童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我们发动了国内和香港朋友之间的捐款,交由我们在广元的义工队,替我们采购物资送到灾区,另外就是援建一部份过度房提供给灾民作临时栖身之所,在得到李总的公司合作下,我们在离青川不远的白潮村共援建了50间过度房,这次我的行程就由白潮村开始,一方面考察我们所援建的过度房,同时也顺便看了这里的村校所受灾情况和需要怎么样的援助。

「震」后余生_1「震」后余生_1

 我们所援建的过度房                    过度房外貌

「震」后余生_1「震」后余生_1

 过度房顶棚                           过度房屋内情况

离开广元市,车行也将近两个小时才来到我们的第一间援建过度房,沿途山路虽然迂回曲折,路况大致良好,偶有看到一些路面塌陷和山体崩塌痕迹,但都基本上清理和修复妥当。在这里向修建房子的工头了解情况,很难听懂他的四川普通话,大概明白他在介绍怎么样盖这些过度房子,外面用甚么材料,中间又夹了甚么材料,然后顶棚有是甚么材料。。。之类的,十句之中大概能听明白两三句吧,其余意思就只能靠自己领悟啦!

李总介绍我们所援建的房子是最好的了,当时「领导」视察之后都予以表扬,而且指示其它过度房都要按此标准建造;不过所谓「最好的」其实也十分简陋、狭小、没有窗户、也没有水电,跟一般的住房标准不可作任何比较,虽然说是过度、而且据说今年底就能解决灾民的住房问题,我觉得灾民还是要在这些所谓过度房里过度一段很长日子!

继续向白潮村进发,沿途看到很多过度房,都是我们所援建的,工头带领我们到了一处集中很多过度房的地方,再重复讲解房子的构造和自来水设施,叽哩咕噜还是听不懂一大半!接着来到白朝小学,教学楼已损毁,学生只能在板房「平日我们工地那种简易房」上课,而板房就全部都建在原来的操场上,在之后所看到的几处学校的情况都一样,原教学楼残破不堪,没有人敢再使用,可能政府有规定不允许再使用吧;而原来供学生活动的操场就全部搭建了板房作为临时教室和学生老师的宿舍,新的教学楼又没有盖起来,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可能到了他们毕业那年,也不会有机会看到新的校舍!根据学校所提供的重建规划方案,是要在原地重建一所可供800学生9年义务教育的学校,预算相当庞大,凭「球善行」绵薄之力,是几乎无可能给他们全部解决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在能力范围内提供帮扶的,比如说:书籍、文具、教材、电脑等,回程时小汪老师跟我们同车,她建议我们除了物资「特别是过冬衣物用品」以外,可以给小孩子讲课,主要是介绍外面的世界,她说山里的孩子不能一辈子困在农村,极需要有人给孩子们介绍下外面的情况。

「震」后余生_1「震」后余生_1

 用板房作临时教室                        帐篷还是随处可见

离开白潮村之后,大伙在一处「昭化古城」的景区吃午饭,此时已经是下午两三点钟了,接着就是去看剑阁县城和两处学校,遗憾的是时间有限,没有回访去年援助的涂山村,据了解我们所援建的村路已修好,下次入村就不怕行车难了!另外我们的「猪计划」也起到了十分显着效果,村民所养的母猪都已经下了猪仔,因此除了种田以外,他们有了另外一条长久的维生之道,我深信「以帮扶为主、捐赠为辅」的方式是可以延续下去的,希望下次活动时一定要回访涂山村。

 

由于地理环境不一样,不同地方所受到地震的打击程度不尽相同,剑阁县的楼房受损毁是随处可见的,大都已经修复或处理,而剑阁受灾最严重的是拐枣村一带,很多楼房倒塌底损毁不能住,不过居民又不忍心拆卸,所以可以看到很多空置的楼房,而旁边或路边又搭建了大批板房,帐篷还是有少数存在的,不过据说政府认为影响市容,已下令不准再住人了。

 

「震」后余生_1「震」后余生_1

 位于剑阁县下寺村小学                   剑阁县仍然没有拆除的危房

在这里看了两处学校,都是十分残破不堪的,其实有没有受到地震灾害,本来都不适宜使用的,这样讲地震反而加快了修建学校的速度了!看了两处地方和负责的人员聊了半天,也搞不清楚他们想我们援助哪个地方的学校,一会说这个村比较需要,一会又说这一处比较有效益,可能要做的实在太多了,他们也都不知从可说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