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胃息肉会变癌吗?

(2020-01-09 17:20:22)

恶性肿瘤,老百姓常称“癌”,由于“肿瘤”的名字,人们不由的将人体额外长出的息肉与癌症联系起来。那么,发生在胃中的息肉会变成恶性肿瘤吗?什么样的息肉才可能变成肿瘤呢?

胃息肉的“源起”


胃息肉来源于胃粘膜上皮组织,是一种异常生长的组织。在胃镜下可见黏膜隆起增生,或有蒂或无蒂。一般的胃息肉无明显症状。特殊情况下,胃息肉可能由于生长位置等等原因引发腹痛、出血、幽门梗阻等症状。



一般胃息肉家中包括“三兄弟”:炎性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心平气和”的大哥——炎性息肉


炎性增生性息肉占胃息肉的50%以上,胃窦部常见。这种息肉是因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长期刺激引起的。此类息肉的癌变率极低,症状不明显,静静地长在胃壁。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这种息肉的主要病因。

“小个子”的二哥——胃底腺息肉


近年来胃底腺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加,通常生长在胃底,直径常小于0.5厘米,表面光滑,常无蒂。在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中出现的概率较高。正常人的胃底腺息肉癌变率低。但对患有家族性息肉病的患者而言,胃底腺息肉有癌变的风险。


“淘气”的三弟——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形态多变,多圆形,可为扁平;可有蒂,可无蒂;由发育异常的上皮细胞形成,常发生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胃黏膜,属于胃癌前病变,有很大的癌变风险。在某些病理报告中,可显示腺瘤性息肉的绒毛成分多少。腺瘤性息肉的癌变风险与其绒毛成分的多少和息肉大小有密切关系。


胃息肉的筛查和治疗


对于胃镜下肉眼可见的息肉,无明显禁忌症的情况下,应取活组织检查。直径大于1厘米者需行完整切除术。


若发现胃底腺息肉,最好停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改为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H2受体阻滞剂。



若发现息肉中上皮内瘤变,则半年复查一次胃镜;同时具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在确认幽门螺杆菌根除后3-6月行胃镜检查。


对于腺瘤性息肉,无论大小均需摘除,摘除后每半年复查胃镜,每年复诊,连续4年无复发,则2-3年检查一次;并发上皮内瘤变者,则需更为密切地复诊复查。

胃息肉会变癌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