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纠结,易折寿

(2017-12-13 09:26:16)
太纠结,易折寿

  旧金山加州大学教授,2009年诺贝尔获奖者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其团队研究发现:长期处于慢性高压(也是慢性应激)状态下的女性,细胞的端粒会比正常女性短,影响寿命有10年左右。可见,长期慢性应激者,折寿而短命。


太纠结,易折寿

  这一研究同样得到了诸多其他研究结论的印证。一项欧洲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10年的《癌症预防研究》(Cancer Prev Res)杂志上。研究的是前瞻性的关于生活压力,情绪因素与平均端粒长度及在欧洲-诺福克种群中癌症发生情况。样本是4441位同一种族的女性,年龄在41~80岁之间。端粒长度测量是利用高通量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运用调查问卷来调查社会困境暴露及评估情绪等方面的因素。这个研究发现:儿童时期不良经验可能导致端粒长度较短,导致肿瘤的易发性。本研究选择同一民族女性,主要是为了排除种族及人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这些女性年轻时都有过严重挫折。她们的端粒比普通人的短。上面已经告诉大家,端粒的长与短和寿命有关。结果提示:这些女性一方面易于生癌症;另外,即使不生癌症,她们的寿命也可能要比别人短得多。


太纠结,易折寿

  讲到这,我要讲一个简单的临床现象:上海崇明岛又被叫做长寿岛,岛上有100多位老人已经过百岁了。有人做过调查,百岁老人里有60%多是过一天算一天的,随大流的、不计较的;或者说是那种优哉游哉,比较逍遥自在的;不到30%是年轻时有点性急,比较争强好斗,但往往同时是过了就算了,不耿耿于怀的。但没有一例是特纠结的,特别追求完美的;也没有一例是像前面述说的那样“主妇”类的,试图操控一切的;或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的。


太纠结,易折寿

  再者,结合临床,细心者一定能够注意到,平素一直抑郁者、焦虑者、特别追求完美者及洁癖者,长寿的可以说凤毛麟角。为什么?道理上面已经揭示了,因为如此的话,会让他始终处在慢性应激状态。不仅易于生癌症及其他疾病,而且,端粒偏短,寿限被自己消减了!


  所以,慢性应激对健康的伤害是确凿的,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太纠结,易折寿

  但是,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等还是告诉人们一个补救方法:她认为让人们的端粒变长是可能的。不过,不是靠神奇的药片。重点在人们对待压力的反应——尝试完全避免压力或应激是不实际的,也是不健康的。要知道,适当的压力及应激对人们还是有益的。关键的是:面对压力及挫折等应激,要学会及时接受、稀释与释放,而不是转化为慢性,使其发酵;更不可耿耿于怀,不能释放;或者说自我强化,徒增压力(如洁癖及过于追求完美者)。


  总之,应该远离慢性应激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