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药,“买不起”可能是种“福气”

(2017-08-09 09:04:26)
标签:

健康

分类: 何裕民论健康

       新药,“买不起”可能是种“福气”


       近期,QuintilesIMS在推出的《Global Oncology Trends 2017》报告中指出,在过去20年里肿瘤治疗的选择变得更加丰富,针对22种不同癌症类型的新药改变了癌症治疗的模式。

 

新药,“买不起”可能是种“福气”

  但相关据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肿瘤治疗和维持治疗药物花费增长11.6%,达1130亿美元。近20年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竞争非常激烈,每10年就会出现大量的新靶点和新的治疗方法药物。在美国尤其如此,2011-2015年间,美国推出了37种新型肿瘤药物。制药公司为了收回周期性的研发或专利收购成本,更加助涨了肿瘤学治疗成本。


      01.昂贵的新药,老百姓只能仰望


  进口抗癌药在国内十分昂贵,一片规格为250毫克的艾瑞莎药品在美国售价为10.3美元,可到了国内,这种药竟达到了500元人民币每片的高价。“格列卫”一盒120粒,可以吃一个月,不过价格要2.4万元。治疗头颈部鳞癌、大肠癌的“爱必妥”,一个月要6万到8万元,也很贵。

 

新药,“买不起”可能是种“福气”

那些刚研发出来的“新药”,已炒成了“天价”。对于老百姓而言,新药或许只是一个“买不起”的希望。


02.“买不起”可能是种福气


  有位结肠癌患者,确诊时并无转移,却因身份特殊,身价过亿,8个多月时间用去200多万,最后多脏器受损,前来求救,为时已晚,只拖了1个多月,最后去世。他的死,让人扼腕!此人遍请良医,用尽世上好药、最贵的新药,每日需2500元,照用不误;中药也吃,起初是吃每日近400元一剂的“好药”,用时配合用一种奇贵无比的所谓抗癌之物,又是每日几百元,最后却是多脏器受损衰竭、死于肝肾衰竭之恶果!这也许是典型的,然而类似的1年半载用掉50万~60万,最后保不住命的经常可见,失败的原因很值得深思。

 

新药,“买不起”可能是种“福气”

  我们注意到,癌症治疗与康复中,存在着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经济条件好,社会地位高的,大部分治疗效果很差,花尽巨额代价,遍寻名医,最终常早早撒手人寰;经济条件差,社会地位低的,一般无钱也没有特别的求治欲望,这一阶层中除部分中老年人可较长期带癌生存外,其生存期也大多短于一般人群。


  活得相对最长,康复相对最好的是中间一段。经济条件一般可以,文化层次与社会地位均属中等的,他们既能接受一般需花费偏高的治疗,又不可能无休止地到处寻觅良医和“好药”。不能说心理没有波动,但也不像达官贵人、商界巨贾那样失落感巨大。

 

新药,“买不起”可能是种“福气”

  不得不说,对于新药,有时候“买不起”也是种“福气”。一方面,新药的疗效有待临床考证,未必那么保险;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于治疗用药会再三思量,理性分析,谨慎决定,不易出现“过度治疗”的情况,无意间避免了心身上那些不必要的耗损。


     03.除了新药,适当的自救很有必要


  对于肿瘤治疗,除了手术、放化疗、抗癌药就没其它了?当然不是。


  有的患者逃离大医院,回归自然,却也康复得很好;有的患者,回到工作岗位,融入社会群体,却也病灶缩小了;有的患者,放松心情,享受当下,却也活得很好。人的心身是一体的,我们可以先让自己的心情愉悦起来,精神气就会好很多,身体也会跟着好起来。加之适度的运动、饮食和生活方式上的调整,配合适当的治疗,就能更好地康复。

 

新药,“买不起”可能是种“福气”

  须谨记,药不是万能的,更遑论是一种药,肿瘤的康复绝对不单单是因为药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和适度的治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