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何止只有16个月

标签:
何裕民肿瘤肺癌靶向治疗毒性 |
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 |

我们暂先以配对研究的事实来做出说明:
2004年,云南的陈子久、李文辉等医师报道了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牵头的全国八家权威医疗机构联合开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中的两个典型案例,颇能说明一些问题。该报告如下:
云南弥勒县58岁潘女士,2002年8月,被云南省肿瘤医院确诊为ⅢB期右肺鳞癌,右锁骨转移,经过56天的放疗,加上服用能够拮抗放化疗毒副作用,又能提高放化疗敏感度的傣族抗癌药后一个月的CT片显示,右肺上叶前段的病灶消失,4个月后右锁骨淋巴结消失,患者已达完全缓解,从得病至报道时,已和正常人一样高质量地生活了好几年。
另一位是北京61岁患者刘先生,2003年4月21日,被解放军第307医院确诊为ⅢA期右肺鳞癌,同侧纵膈淋巴结转移。入组后一周,患者又希望手术治疗而出组。该患者术后又连续进行了四个疗程的化疗,白细胞最低时只有1200,血小板35万,虽然在化疗期间,多次使用升白细胞制剂和输血小板,但5个月后又发现同侧锁骨淋巴结及骨转移,到2004年2月,该病人去世,生存期仅为10个月。
“同为右肺鳞癌有转移的病人,而ⅢB期潘女士比ⅢA期的刘先生更为晚期,但前者选择了适度的治疗方案,病人不仅生活质量高,生存期长,治疗费用也低。”
我们说这一比较分析十分中肯。其实,这类情况临床非常常见,反差极大的案例,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肺癌患者平均只能活16个月,并非肺癌本身使然,而是错误的抗癌观念及激进的过度措施,导致了多数肺癌患者死于非命!
这就使我想起德国汉堡-埃盆朵大学医院的妇科主任克·汤姆森曾谈到过的一次调查:当时,该医院要试用一种新的、用于肺癌的化疗药物研究。有研究者对该医院的肿瘤科医师做了专项调查:问题是“万一你自己得了肺癌,你会参加这项研究吗?”79位接受调查的肿瘤科医师,有64位表示拒绝。他们认为这类常规化疗毒性太高,且疗效并不确切。
克·汤姆森在柏林国际医学研讨会上表示:“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医师说自己不会答应进行这类化疗,那么,这类疗法的意义就很值得我们反思了!”
真的,人们的确需要好好反思反思: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