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癌力,如何让你远离癌症

(2015-10-26 13:27:17)
标签:

健康

何裕民

医学与哲学

癌症

杂谈

分类: 抗癌力

抗癌力,如何让你远离癌症

抗癌力,如何让你远离癌症

    原老先生今年77岁,由于长期生活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过大,40来岁先后染上高血压、糖尿病、严重失眠、高血脂,并伴有肠易激惹综合征,64岁时,确诊中晚期肠癌,生结肠癌伴多发淋巴转移。后原老先生积极调整饮食习惯,改变生活方式,坚持配合中医药固本治疗,十多年过去了,原老先生一身的慢性病都得到了控制,肠癌也不是问题。其实,原老先生走向康复的关键就在于充分激发了自身内在的抗癌力。

    抗癌力:被忽视的抗癌利器

    生癌之后,许多患者及家属到处寻医问药、不断尝试偏方疗法的现象,我觉得与其被动等待外界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癌肿耿耿于怀,不如及时从内因入手,调整生活方式与思维习惯,发掘自身潜在的抗癌力,让肿瘤君“滚蛋”。

    所谓抗癌力,指的是人体的一类综合能力,它表现为身心协调状态下机体对于正常机能的维护、适应、修复与增进。我通过分析从医30多年来接触到的23000多例肿瘤病例,发现每个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抗癌力的存在使得大多数人与原癌基因相安无事,而患者身上抗癌力较大程度的流失最终导致原癌基因的恶性病变。何正是因为抗癌力,才让癌症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成为进展缓慢、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更让癌症有了自愈的可能。

    激发抗癌力,康复靠自己

    如何提升自身体内的抗癌力,避免触发原癌基因,阻止癌细胞的进一步恶化?我认为,一直以来,癌症被认为是一类与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的慢性病。临床观察发现,大多数癌症的发生机制,其实是基因、饮食、环境、慢性应激等多方面因素的叠加效应。其中,除去基因与环境等不可控因素外,作为抗癌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与慢性应激都是可以通过患者自身调整改善的。

    研究表明,在诱发癌症的主要因素中,吃对癌症的发生“贡献率”高达35%。“管好嘴,提升自身的抗癌力,可以减少30%~40%癌症的发生。”上海中医药大学营养学教研室主任孙丽红教授还指出,“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资料显示,约有1/3癌症的发生与膳食营养因素密切相关。安排合理的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癌、抗癌、促进康复的重要举措之一。”

    与此同时,在现代社会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慢性应激已经成为抗癌力的隐形杀手。有研究发现,社会因素明显影响着心理状态,并通过心理诱使出现躯体症状;而抑郁、焦虑等心理倾向,则几近“共轭”式地影响着躯体。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方盛泉医师也表示,从心身医学角度来看,要想健康,要想不生癌,首先要摆脱完美主义、急性子的性格压力,减少生活中的情绪“慢性应激”。

    此外,普通社会大众均可以通过调整日常饮食、转变思维性格等方式维护自身体内的抗癌力,但是,对于癌症患者而言,还需要从医、药、知、心、食、体六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抗癌力,原老先生的康复奇迹,就与长期坚持“六字方针”的治疗模式分不开。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心态的同时,选择适度的治疗方式,积极配合中医药改善机体内环境、减毒增效,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走向康复。

    拥有抗癌力,不仅可以预防癌症,还能帮助癌症患者走向康复?抗癌力的力量到底有多大?11月2日起,全国各大城市抗癌协会、肿瘤俱乐部等抗癌公益组织将不定期组织中医学和合学派知名专家举行抗癌力科普知识讲座,届时也将邀请抗癌明星分享抗癌经历,为大家传授利用抗癌力走向康复的心得体会。

    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什么是抗癌力?如何提高抗癌力?可以在11月2日至6日,每晚21时35分(重播:次日17时05分),我将与中医学和合学派多名专家如知名养生专家佟彤、倪红梅教授、孙丽红副教授、方盛泉主任医师、名中医罗亚萍教授等一起做客甘肃卫视《聚健康》栏目,带您了解神奇的抗癌力。此次《聚健康》栏目还特别邀请了11位分别罹患甲状腺癌、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肺癌的病人现身说法,用亲身经历讲述通过充分发掘抗癌力实现带瘤生存3年、5年、7年甚至25年的抗癌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