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饮食微调助养生
标签:
健康 |
分类: 何裕民论健康 |
按四季调神,中医学之精要
例如,该篇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并指出这一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聪明而得道者(懂规律者/圣人),尊而行之;愚昧者随心所欲而违背(佩)之。若有违背“逆春气则少阳不生…;逆夏气则太阳不长…;逆秋气则太阴不收…;逆冬气则少阴不藏。”因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而要依据四季进行养生调理的,首当其冲的就是饮食需要做些微调,以适合不同季节的自然变化特点。
春之选食,宜助其升发
时至仲春,可适当进食大枣、山药之类滋补脾胃之食,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之物;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品。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荣茂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也可不失时机地选择进食。
迨至暮春,气温日渐升高,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除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适当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等,以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热邪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夏宜“清补”,有清有补
夏季汗出较多,盐分丢失也多,适当补充盐分非常必要。而且,夏季大量饮水会冲淡胃液,所以做菜可适当多放些盐。此外,在调味方面,可用醋、大蒜、生姜、芥末等酸、辛、香作料,以起到杀菌、解毒和增强食欲之功。夏季是炎热的,但在饮食方面,有时“以热抗热”会更好些,比如喝点热茶;因为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而喝热茶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会明显降低;南方农村农民炎夏时烈日下往往不时地借助微量烧酒(高度白酒)以解渴,也是这个道理。此外,还可用热毛巾擦身,洗热水澡,热水洗脚等,都可避免由“热”而突然遇“冷”,毛细血管和毛孔收缩造成的更“热”。
秋令,分阶段择食平补
初秋因为气候炎热和湿盛的原因,再加上胃肠功能经过盛夏的消磨,极易导致各种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故大量进食各种肉类,会增加脾胃负担。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且不腻的平补之品,如鱼、瘦肉、禽蛋、豆类以及山药、红枣、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俗话说“秋藕最补人”,可将糯米灌入藕眼中蒸熟食用。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作用的莲子、山药、扁豆等。
仲秋要润补:仲秋,人体常反映出“津干液燥”的征象,如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根据“燥者润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则,一是适当多吃点能够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荠、橄榄、百合、银耳、萝卜、乌骨鸡、鸭蛋、豆浆、乳品等。二是酸甘化阴,宜稍微进食一些带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苹果、芒果、杨桃、柚子、猕猴桃、柠檬、山楂等。其中,银耳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及磷、铁、镁、钙等,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可经常服食,对治疗和预防秋燥有较好的效果;百合也有养肺阴、滋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效,是秋令佳品。另外,应少吃辛辣的食物。
晚秋要滋补:晚秋,气温逐渐下降,在加强营养,增加食物热量的同时,要注意少食性味寒凉的食品,并忌食生冷。可用1-3个核桃肉(连紫衣)与1-3片生姜同嚼服食,以预防秋季多发的咳喘之类呼吸系统疾病。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多吃,药食兼优的菱角、板栗也是调理脾胃的佳品,它们均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具有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益精等功效。对于有冬季进补打算的人来讲,此时是打“底补”的最佳时期。底补可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牛肉等。
冬宜进补,开春打虎
目前,冬令进补更多以调补为主,而不是一味的强补。需结合人的体质,因人而异。除了善于借补方调整外,在平常饮食上,要注意温性、御寒和防燥三原则。温性,讲食物要偏于温性,既可增加热能供给,又可帮助储存能量。可适当增加点蛋白质的含量,中青年人则可选择一些牛肉、羊肉等。
御寒,指通过饮食以抵御寒冷,人怕冷与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要保证豆、肉、蛋、乳的摄入量,以满足人体对钾、钠、铁等元素的需求。对于特别怕冷的人,可多补充些根块和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藕、莴笋、薯类等;老年人可适当吃花生、虾皮、牡蛎、蛤蜊和橙子等含钙较多的食物。
防燥是指通过饮食以防干燥,冬令通常全国各地都比较干燥,常会因此出现一些健康问题,如皮肤干燥、口角炎、唇炎和干咳嗽等,对此,可以多补充些富含维生素B2的动物食物、蛋、乳和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这些,正是中医“秋冬养阴”的内涵所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