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位名医联名发布医院人性化十条倡议

(2013-07-24 14:18:48)
标签:

医学人文

走近临床

学术研讨会

医学人性化

肿瘤

健康

分类: 医学与人文

“医护人员应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倾听病人诉求……应注意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修养……”

 

前天,吴孟超、钟南山等7位院士和何裕民等4位著名医学专家联名签署《促进临床医学人性化的十点倡议》,为近几年关注度持续上升的各类医患纠纷事件把脉。

 

国内首届“医学人文如何走进临床”学术研讨会于7月14日在哈尔滨举行,11位院士和专家在会上签署了这份倡议,呼吁医护人员将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关爱病人、呵护病人,关心病,更关心病人,尽可能提供低成本服务;在诊疗上尽量避免创伤性治疗,注意扶植病人自我康复,谨慎使用高新技术,防止过度治疗。

 

近几年,医学领域的各种矛盾层出不穷,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90%以上的医患纠纷实际上是由沟通不当导致的,而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医生们“不会说话”,不考虑病人的感情。

 

著名肿瘤专家何裕民教授曾在门诊时遇到过这样一对中年夫妻,丈夫是位晚期肝癌患者,妻子哽咽着说,他们刚刚挂了个名专家号,没想到专家只说了句“最多两个月,任何治疗都没有意义了”,说完便挥手示意他们退下。然而,何教授通过中医药零毒调治,不断与病人谈心交流,最终这位患者有尊严地生活了整整两年。

 

何裕民教授指出,其实,当初那位断言“最多两个月”的专家并没有说错什么,因为从统计概率来说确实是这样,但医护人员是消极应对还是有所作为,折射出对人性的根本态度。

 

病人有没有选择治疗方法的权利?当医生的诊疗意见与病人的自我选择之间有矛盾时,又应作怎样的协调平衡,如何取舍?

 

对此,何裕民教授建议,当患者选择面对分歧或举棋不定时,医师应该跳出利益,尽可能地帮助病人分析病情及各种疗法的利弊,以探讨性、分析性的口吻对这些疗法进行排序,便于病人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何教授说,作为医生,至少应追求在施行相应的医疗措施后自己内心的坦荡、平静,而永远不会因为非技术能力,即非医疗因素,造成对方不必要的伤损而感到内疚。

 

促进临床医学人性化的十点倡议

 

医学崇高使命是治病救人,增进人民的健康,是一门充满人性的科学。由于种种原因,医学人文精神在近些年来有所消退。为了使医学回归人文,进一步促进医学人性化,我们发起如下倡议:

 

1.始终将病人利益放在首位,医生和医院的利益诉求不应损害病人利益。

 

2.大力提倡全人医疗和整体医疗,关心病,更关心病人,认真践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时时处处关爱生命,呵护生命。

 

3.不断完善诊疗技术,尽力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和副作用,注意扶植机体自组、自稳、自增的自然力。

 

4.为病人提供适宜和最佳的诊疗服务,谨慎使用高新技术,力避过度诊疗。

 

5.在不影响病人健康的前提下尽力为病人提供低成本的服务。

 

6.重视对病人的照料,尽力为病人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减轻病人的疼痛和痛苦。

 

7.认真做好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切实履行知情同意原则,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倾听病人诉求。

 

8.履行各种医学道德伦理规范,遵守医学法规和相关卫生政策。

 

9.学习和掌握医学人文知识和技能,注意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修养。

 

10.营造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结合的平台:

 

● 在临床学科教材中增加阐述涉及该学科伦理问题等人文内容的章节;

 

● 在医学专业期刊中设置医学人文栏目,探索医疗实践中的各种人文问题;

 

● 在医学专业学会中设置医学人文委员会,学术会议中开辟医学人文论坛;

 

● 加强人文学者与医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倡相互参加对方的学术会议。

 

倡议人:吴孟超院士、汤钊猷院士、钟南山院士、樊代明院士、吴咸中院士、郎景和院士、赵玉沛院士、卢光琇教授、胡大一教授、凌锋教授、何裕民教授

文章来源:2013年7月16日  《东方早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