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总感觉孤独的人更容易得癌症

(2010-12-05 19:20:24)
标签:

芬兰

宋体

癌症

生命时报

上海

中医药

大学

肿瘤

心理

孤独

何裕民

健康

分类: 何裕民访谈

 

总感觉孤独的人更容易得癌症

最好的“疫苗”是多参加社会活动

本报记者    本报特约记者  赵芳芳

2010120308:15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与孤灯为伴的清冷是很多人都体味过的。近日有报道称,这种孤独的情结,也许还是癌症的“催化剂”。最新研究证明,孤独、寂寞的生活方式,可使癌症的发病率增加23倍。

 

  美国、芬兰和瑞典三国的研究人员联合对4000名男女进行了为期12年的调查研究,研究开始时,受访对象健康状况良好。研究人员把他们分为“社会活动活跃”和“与社群疏离”两组。12年的观察发现,“与社群疏离”的男性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人数较“社会活动活跃”组高23倍;“与社群疏离”的女性出现相同问题的比例较“社会活动活跃”组高1.52倍。而且,与社会疏离程度越高,越易得病,死亡率也越高。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指出,癌症是一类心身相关性的疾病,心理因素直接或间接有致癌作用。据统计,有1/3的癌症由“心”而生,而至少有40%的癌症患者死于心理因素,包括孤独、恐惧、绝望、极度悲哀情结。如研究白血病患者心理时医生发现,病情明显变化的10个患者中,有9个存在孤独、绝望。因此,缓解孤独是心疗的关键。

 

  人都是有归属感的。这种归属感带来的不只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定,更重要的是与之相伴随的安全感,如果人长期没有归属感,处于孤独状态,会很容易向消极的方向发展,从而产生悲观的情绪,而悲观又会促使人更加孤独。如此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中,不良情绪的积累就为癌症创造了生长的温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中心李跃华教授也认为,孤独性格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癌症性格”。孤独会导致失眠,还容易使人免疫力低下。

 

  而摆脱孤独的最好“疫苗”是多参加社会活动。专家指出,目前处于悲观状态的人,应尽量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与人交流,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消减孤独感。对于肿瘤病人,更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家属也尽量在就诊、治疗时陪同病人,生活中多关心、支持病人,可以促进治疗效果。

 

专家小传

  何裕民 中华医学会理事兼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医学哲学协会副会长。

    《生命时报》 (2010-12-03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