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乳腺癌:两类极端表现的纠正

(2010-03-08 14:35:01)
标签:

何裕民

健康

保健

乳腺癌

内分泌

心理问题

深圳

癌症

肿瘤

三八

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

我国农村地区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一般在万分之一以下;但在生活方式改变剧烈的大城市,却可高达到28/10万,甚至40/10万左右;且发病年龄大大提前。如在深圳,2832岁之间就突兀起一个高发年龄段。这就再清楚不过地表明:心理因素与乳腺癌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

压力下的乳腺癌   乳腺癌在城市高发除饮食结构改变等原因外,主要与都市女性工作、生活节奏紧张有关。以我们在深圳观察到的年轻乳腺癌患者而言,她们大都是内地到深圳打拼的优秀女性,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在拼命竞争的氛围里,极易产生紧张焦虑、孤独压抑、悲哀忧伤、苦闷失望、急躁恼怒等不良情绪。长期受沉重的压力,生物节律极易发生紊乱,神经、内分泌功能每易失调,进而导致内环境失衡,免疫力下降,可使胸腺素的生成和释放减少,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对体内突变细胞的监控能力和吞噬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癌肿,尤其是乳腺癌。

观察表明:长期紧张、低落的情绪会导致乳房疼痛、包块及乳腺增生等良性疾病。我们在临床发现,月经周期紊乱的女性比其他人更易出现乳腺增生。再加上患病女性若性格内向,不会排遣心理压力,则可能因为患病而使情绪恶化,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发展成乳腺癌。

“抑郁“催化乳腺癌   抑郁与乳腺癌发病有关已得到明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公共健康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历时13年,对2017名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研究,以确定抑郁症和癌症是否相关。研究发现,同其他女性相比,重度抑郁症患者更有可能患乳腺癌。抑郁症可能是通过诱发某些与癌症相关的激素(如雌激素等)的改变从而导致本病的。

不仅如此,抑郁还可影响乳腺癌的治疗。如意大利研究人员发现,只有51%的抑郁症患者在摘除乳房之后选择化学疗法,而没有抑郁症的女人92%选择在手术后进行化学疗法。对此,研究人员说患抑郁症的女人更容易拒绝乳腺癌手术后的化学疗法,这种举动会把她们推向死亡的边缘。我们临床也注意到:往往抑郁症或有抑郁倾向的人,更消极于手术、化放疗,而只想用中医药等保守治疗。米兰的研究表明,抑郁症会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因此,精神心理的支持和抑郁症的治疗,可以极大地改进乳腺癌接受化疗的比率,因而会改进患者的预后。

手术带来的阴影    目前,国外流行保乳手术。普遍观点认为,保乳手术创伤小,疗效确切,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少。但有学者发现,患者对于不同的手术方式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在全乳切除组中,压抑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21%26%,而保乳手术组中为27%31%,且后者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达到38%

    有调查发现,确诊并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依次为:担心治疗不彻底会复发或转移;担心自己失去女性魅力;有受歧视感和自卑感;感到自我价值降低;自感体力和精力大不如以前。

    性障碍难题    性障碍是本病年轻患者最突出的问题。随着乳腺癌患者的年轻化,术后性问题是一个无法回避又越来越重要的问题。调查结果并不乐观。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患者和其配偶对乳腺癌缺乏了解或存在错误认识,害怕性生活的刺激会引起癌症的复发和转移。另外,夫妻双方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性心理障碍。再加上自我形象的改变和治疗上的副作用,患者出现心理压力、疲劳和体力不支等,对性生活也可能造成影响。

患者年龄越小、知识水平越高,对形体改变越重视,出现性功能障碍的比例也越高。据分析,这是由于年轻、学历高的患者的自我价值感较高,她们特别注意形体美,形象受损时更会引起心理失衡,对丈夫的反应也较为敏感。对这类患者,心理干预极为必要,对于患者本身要鼓励其积极和配偶进行交流。

年轻患者的“最易摇摆期”   在上述心理作用下,她们往往会表现为盲目四处求医,不停地服用各种药剂。在中国常常表现为长期大量服用中药,盲目使用保健品,听信误导长期不吃许多食品,如海鲜、鸡等。同时,反复做各种重复检查和门诊随访,对身体细小异常症状和检查指标特别敏感。在生活习惯上,则一反常态地自我封闭,深居简出,拒绝人际交往。同时害怕劳累而长期休息,并拒绝性生活。这些都是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最常见表现。此时,她们处于“最易摇摆期”,必要时家属和医生都可对患者采取反面病例教育,缓解其不必要的压力。

术后的四类患者的康复差异    1979年,格利首先通过应用心理测试方法,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对今后的影响。他们将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分为四种类型:

1)拒绝否定型  患者常说:“我没有患癌,医生因为谨慎,才切除了我的乳腺。”

2)征服型   患者常说:“我一定能够战胜乳腺癌。”

3)被动接受型  患者常说:“我知道是乳腺癌,但医生已经按常规给我做了治疗,只能这样了。”

4)无助型  患者常这样说:“他们对我的病什么都没作,我完了。”结果发现:术后患者的正常生存率,前两种类型比后两者显著延长。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心理状态确实影响着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心疗”,贯穿乳腺癌治疗之始终    1989年,有专家研究了同龄人之间交流、鼓励患者情感表达、放松疗法以及自主催眠等心理介入疗法,对转移性乳腺癌的生存影响。结果发现,实施心理介入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乳腺癌疾病的进展与生存。

    和许多其他疾病一样,乳腺癌的心理问题也具有普遍性和隐蔽性。梅格威尔观察了乳腺癌切除手术与心理状态的关系。选择了75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心理护理,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发现,术前有76%的患者需要心理辅导,在心理治疗后他们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只占12%,而对照组则为39%

可见,心理问题不仅贯穿于乳腺癌患者治疗的全过程,还程度不同的影响着患者的未来,先进的治疗手段也未必能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问题是独立于常规治疗技术之外的。因此,实施心理治疗对于乳腺癌的整体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心疗”,控制转移复发的关键    乳腺癌虽容易控制,但由于受激素等的支配,比较活跃,容易转移复发。根据我们近3000例乳腺癌的诊疗经验,控制转移复发的最佳方法:1)是中医药的合理调整;2)“心疗”的有效纾解压力:3)饮食优化。这些,都有促使内分泌稳定之功。

 告知其所可能败   乳腺癌患者常喜猜疑,好胡思乱想,草本皆兵(复发征兆)的倾向很明显,这种心理状态要随时加以纠正。要明确告知患者:紧张的精神、不良的情绪都会通过神经反射到大脑、肾上腺,引起体内激素分泌的增加。一方面使卵巢分泌雌激素增加,对乳房造成不良的刺激;另一方面肾上腺的兴奋又能抑制机体抗癌的免疫功能。必须让她们知晓:保持身心健康,克服抑郁、恐惧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乳腺癌的康复是很重要的。

不经意中纾解恐惧   客观地告诉患者(最好以不经意的方式,或以明确的口吻告知)乳腺癌在所有癌症中,属于比较容易治疗和控制的,且对机体功能的损伤通常也比较小。问题只是在于:相对说来,它比较活跃,容易复发;但即便复发转移了,合理治疗还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其实,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的确是很高的,我们门诊初诊患者无转移的达到了80%以上。即便已复发转移的,积极进行合理治疗,五年生存率也不低于50%

合理运用中医药   明确建议配合必要的中医药治疗。借助中医药,重在调整内分泌,稳定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多数患者存在的诸如更年期反应、因手术致使淋巴液回流受阻所出现的手臂肿胀、失眠、多梦,以及今后可能有的骨质疏松(因去势)等身心问题。特别是调理内分泌、调理月经,不仅是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的重要环节,也是乳腺癌治疗与转移复发防范关键之一。这方面,人们常存在误区。总认为只能依赖西医药。其实,这大错特错!谁都知道:调理月经中医药很容易,也很有效。这就通过了调整内分泌,只不过中医学没有提到内分泌而已。我们临床上,很多无法进行内分泌治疗(如毒副反应大,脂肪肝明显者)和内分泌治疗失败者,运用中医药调整,效果相当不错。总之,借助中医药常可有效地控制病情,防止转移复发。

综合措施,消解障碍与偏差    针对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对性生活的畏惧,以及生活方式方面的偏差,应积极给予有效的药物或心理治疗。

要帮助患者改善睡眠。须知:睡眠不仅有利于平衡内分泌,更给体内各种激素提供了均衡发挥健康功效的良好环境,这对乳腺癌患者很有利。对顽固的失眠患者,早期配合一些精神药物或安眠的中西药物,不仅需要,而且重要。

再次,应让她们知晓:和谐的性生活能调节内分泌,刺激孕激素分泌,增加对乳腺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同时,性高潮刺激和乳腺的局部安抚刺激,还能加速血液循环,避免乳房因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增生。

最后,应告诫患者遵循低脂高纤饮食原则,多吃全麦食品、豆类和蔬菜,形成每天及时排便习惯,增加代谢途径;谨慎对待哈士蟆油、蛋白粉、高脂牛奶、牛羊肉、维生素E等可能含有雌激素的饮食或营养品,以减少对乳腺的不良刺激。   

两类倾向的纠治   乳腺癌患者临床有两大类倾向很有特点,值得特别关注:

敏感、多疑,有抑郁或神经症倾向者   这在中年妇女患者中特别常见,约六成乳腺癌中年患者表现出这类倾向。对此,要从多个环节加心注意。包括:

1)要明确地让她们知晓:抑郁是本病的危险因素。应学会自我愉悦情绪。要让她们了解:当人心情愉悦、如大笑时,心血管系统会加速运行,胸肌伸展,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大,血液中的肾上腺素会明显增加,都有益于乳腺健康。同时,开怀大笑还有利于摆脱糟糕的情绪,这是对乳房最及时的挽救。因此,有心理学家建议:乳腺癌高危妇女或乳腺癌患者应每天对着镜子大笑三次,保乳效果胜过药物。

2)可以不经意的方式,反复提及,让其知晓乳腺癌不难治疗。然而,本病心态很重要,整天神经兮兮的,怕这怕那!一有风吹草动就疑为转移复发,反而不利于康复。因为情绪不稳定,必然导致神经功能与内分泌系统不稳定,免疫功能易受干扰,反而容易复发转移。

3)对语言疏导无法解决的,必要时可短期配合用些抗焦虑、抗抑郁药。

4)临床与有上述倾向的患者沟通、包括问诊时须注意,这类患者每易夸大症状,以求引起重视。因此,对有些症状应在不经意间让她感到并不那么重要,没有必要予以过度关注。千万不可用模棱两可的回答:“嗯,肩膀痛,有可能是骨转移吧?”这样的话,完了!这类患者常会无休止地去检查,以致寝食不安,生存质量大打折扣,有的因此最终真的出了问题。

5)即使高度可疑有复发、转移倾向者,回答也应艺术些。应先让她知道,即便复发了,还是很有把握控制或治愈的。然后再建议她作些必要的检查。总之,部分乳腺癌患者疑病和神经症倾向很明显,临床必须充分运用心身医学技巧加以纠治。

好胜性强,常压抑自我者   因压力、挫折所导致的乳腺癌患者,她们的性格与上述常恰恰相反,好胜性强,常压抑自我,轻易不服输;表面看上去冷静、成熟、理性,内心却又为这场大灾难而痛苦万分!这多见于年龄偏轻乳腺癌患者。对此,应做出针对性的疏导。

1)比较成熟、也较成功的做法是首先“告之以其所败”。这类患者常十分苦闷,“为什么上帝对我如此不公?”“我既无家属史,又生活习惯良好,为人正派,工作努力,为什么会生乳腺癌”?这时,应明确指出:好强、好压抑自我是你的病根。长期如此,内分泌失调,乳腺生长的微环境失衡,最终就可发展成本病。故必须作出调整。该马虎、糊涂的,应马虎、糊涂些!学会张驰结合。

2)这类患者往往已取得一定的成功,或事业刚起步。生了乳腺癌,常使她们有坠入万丈深渊之感,落差很大。应明确告诉她:这只是人生旅途上的小曲折而已,切莫因此心灰意冷。笔者周边有许多生了乳腺癌仍干得很成功的实例,常会介绍给她们。包括美国惠普公司前女董事长,也曾经是乳腺癌患者,十多年后努力成为了著名国际大公司的掌门人。

3)许多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尚未成家,生了癌,又使她们对婚姻心存恐惧。应努力加以开导,鼓励她们像正常女性一样,去接受爱,拥抱家庭生活。这也是心理治疗的重要环节。

   

    今天是三八节,谨以此文祝天下女性健康,美丽,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