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呼唤治癌新模式——《两岸青山相对出》前言

(2009-04-27 21:58:04)
标签:

治癌

前言

国家科普计划

健康

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

 

  《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篇——两岸青山相对出》是协和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图书中的一册,该丛书是国家科普计划的一部分。比较通俗地谈了我的一些治癌思路,现将前言刊出。

 

   癌症: 令人寒栗  在过去的几十年,人们一听到“癌症”这个词,往往会不寒而栗。实际上致死性的疾病非常多,可为何偏偏是“癌症”让人特别恐惧?

    癌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的机会也随之上升。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抗生素的发明等让烈性传染病几近绝迹,年纪轻轻就夭折的情况越来越少,七八十岁还活蹦乱跳的情况司空见惯! 但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走向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在方式上有所不同罢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了生肿瘤的方式迈向“永恒”,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身不由己。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最重大的灾难,死伤惨重。一战4年, 死于战场的约1000多万人,二战6年中, 被打死的人数3200万人。数据显示,73至99年癌症总发病率增加24%,全球每年约有660万人死于癌症,也就是说,癌症之祸可以跟最惨烈的战争相当。

下面的一张表是中国的情况:

中国癌症的死因构成

   以0-64岁累积死亡计算, 癌症死因≥25%

                               恶性肿瘤死亡率        占全死因比例

     70年代中                68/10万                 10%

     90年代初               108/10万                18%

    2003年                  124/10万                22% 

    2006年 (城市)         145/10万                    27%

                (农村)        130/10万                25%

   可见中国的情况绝对不容乐观,在死因谱上,已经牢牢地占据了“首席椅”。

   佛教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生所必经历的四种痛苦,而各种疾病的痛苦程度和死亡时的痛苦程度都是不同的。相比与其他疾病,生癌症的过程以及走向终结的过程比较特别,除去需经历昂贵、躯体极其痛苦而又几无休止的手术、化放疗外, 还有疼痛、腹水、消瘦、呕恶、残疾等常与癌症相伴,且时时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中, 这些, 是造成人们谈癌色变, 因癌寒栗的一个个理由。

癌症: 令医学难堪    人类往往自视过高,  认为无所不能, 然而, 事实不断教训着人们, 癌症领域也同样:  1971年尼克松总统签署国家癌症计划“向癌症宣战”。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共获得研究经费651亿美元,希望解决这一问题。结果是2002年癌症预防联盟(CPC)指出:“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30多年来,我们只是提高了早期癌症的治疗效果,对晚期癌症我们仍然是束手无策。癌症的机理,只显示了冰山一角,人类距离真理还非常遥远。

   癌症令医学难堪的更重要的一个理由是治疗过程带来非人道的额外的痛苦。手术是其次的,最主要是放化疗对整个人体的摧残,有过化疗经历的人无不对化疗深恶痛绝,间接的还对医院产生了难以名状的恐惧。用这么多伤害性的治疗方法,在其他疾病上是很难见到的。更让人忧虑的是,人们明知这些方法并不能根本解决肿瘤的问题,但只能无休无止的滥用,这是癌症治疗的又一个“黑洞” 。今天我们也许会对一百年前的放血疗法、烧灼疗法感觉到多么可笑,谁又知道,一百年以后我们的子孙会不会嘲笑我们今天在癌症治疗上的鲁莽?

癌症: 令社会不安  WHO在其权威的《与慢性病面对面:癌症》报告中说:“癌症问题依然严重”,“2005年约有760万人死于癌症,占全球死亡的13%;如不采取紧急行动,2005-2015年将有8400万人死于癌症。癌症不仅是富裕国家人们要面对的问题,70%以上的癌症死亡,将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在2002年承认“到2050年癌症发生率将因人口的老龄化而提高一倍”,美国2001年治疗癌症费用高达1570亿美元,治疗癌症平均费用比治疗其它疾病高出50% ,人均约13万美元(100万人民币)。癌症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一人生癌,足以拖垮整个家庭,特别是在医疗保障还不健全的欠发达国家,癌症已经成为让人们因病致穷的重要因素。

    另外一个现象是大量人数带癌生存,2005年,2.9亿美国人有一千多万是癌症幸存者,(带癌生存)1/29。而同时,上海1400万常住人口,每年有4.3万左右的生癌。如此庞大的人群,我们在街头随便找一个人询问,都有可能自己或家人癌症在身。他们的心身状况,是人们关心的焦点,不堪痛苦,跳楼自杀的事情屡有所闻,他们被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被投以异样的眼光,社会该如何应对?

癌症: 需要新的对策  (ASCO 2006)第42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2006.6.2)主题是:“Advocating Survivorship, Clinical Science and Oncology Quality Care。”(关注癌症生存者,促进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大会主席Horming博士在开幕式宣布:癌症死亡率开始下降,美国癌症死亡总人数在2005首次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自1931年开始进行癌症数据统计以来)。这是在调整治疗策略以后取得的进步,医学界齐声反对过度治疗,不再片面强调“对抗性”、“征服性” 的治疗对策,而是讲究适度治疗、靶向治疗 、诱导分化、诱导凋亡等,同时医学界开始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自然疗法、替代治疗,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引起了全世界普遍关注,正逐渐获得主流的治疗地位。

   癌症的治疗应摒弃“唯癌是杀”的错误观念,应该结合生存期、生存质量来评价治疗效果,癌症的治疗绝不是单纯地拿掉恶变的肿块,也不是一味地强调降低癌标,生存期的延长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才是治疗的最终目标。

   癌症的发生不是单因素的,癌症的治疗手段必须是综合性的,中西医的结合方法,心理、体能锻炼、饮食各方面的合理调整,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关键,不同时期、不同癌肿,各种治疗手段的运用要有侧重,中医专家、西医专家、康复专家应该携起手来,抛弃门户之见,以病人为中心,共同造福于患者。

   总之, 严峻的癌症问题呼唤人类需要有新的合理对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