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何裕民
何裕民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548
  • 关注人气:7,6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一 “魔弹” 的遗憾

(2009-03-13 20:52:37)
标签:

药物

紫杉醇

健康

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

    由于化学合成的现代药物常成分单一,结构清晰,体内作用选择性强,故使用中每每表现出疗效迅速,中的准确等特点。人们戏称为“魔弹”。例如,化疗药紫杉醇(PTX)其作用机制就是使微管蛋白双聚体从正常的动态平衡转向多聚体型,增加聚合反应的速度及程度,并抑制其解聚; 托泊替康则为DNA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制,可阻止拓扑异构酶Ⅰ的修复,使DNA断裂,影响转录和复制。“杀癌”机理都清清楚楚, 明白无误。

    然而,众所周知,病症的反应是机体内外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治疗过程中,药物只是外因,机体自身因素也十分重要。药物常须通过影响机体的众多环节,调整一些相关的生理功能,方能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若只似“魔弹”一般,仅单纯作用于一、二个环节,尽管常常能迅速奏效,难免有顾此失彼之虞。而且,疗效也往往是短暂的,过而即逝的。上述这些药物都有严重的毒副作用,且不能持久有效,便是明证。更有甚者,某些药物在“试管”中或理论上应能有效地击中并摧毁目标,但实际使用时效果却不尽然,甚可相反。如一些抑制代谢、抑制免疫反应的抗恶性肿瘤药物能控制或缓解“癌肿”,然而,由于癌肿的发生发展机制十分错综,仅“针对性”地攻其某一环节,常可引起负性的连锁反应,包括抑制机体本身正常的免疫监视机能而促成癌肿扩散或加速死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