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之“和”

标签:
天下美食zest说文解字和美食 |
《说文·口部》曰:“和,相譍也。从口,禾声。”“相譍”就是“相应”的古代写法,引申为互相唱和的意思。“和”字有三种写法:和、咊、龢。虽写法不同,但三者中都有“禾”、“口”二字,只有分别解析“禾”、“口”二字,才能阐明“和”字的真义。
《说文》析“禾”为:“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从木从花省,花像其穗。凡禾之属,皆从禾。”许慎的解读主要表达“禾”的两层意思:其一,“嘉谷”指极好的稻谷,谷类植物的统称。禾是粮食作物的代表,是上古社会各种利益的表现,亦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人要是没有了禾,就无法生存下去。其二,“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按古历法算,农历十一月为一年之始,十月为终,禾一年一熟,生长时间于一年之中,大约在5、6月份生长得最好。在古代农业社会,当每年的这个时候,整体氛围较为平和,因为收成在即,人们不希望有纷争。而“和、咊”的“口”字,无论在“禾”的右边或左边,皆指人吃饭与说话的重要工具。龠是一种乐器,“龢”字内有三个“口”,众多的“口”要吹有三个“口”的龠,必须用和乐技法才能使得乐声和悦。“和”另外有一层意思是《说文》中没有提及的:“禾”字是木上一撇,木为木本植物,其上一撇代表禾穗,像一株垂穗的稻谷,又像一束成熟的小米,禾熟后穗低垂,指向禾的茎根,饱满的禾籽象征着子嗣以及男性生殖器官;“口”除了说话和吃饭的功能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是生育,这是下口,指女性的生殖器官,这点在古代文字中的许多地方都有体现。所以“禾”与“口”组成的“和”字又有男女合欢的意思。事实上和饮食有关的文字多少都能和这层意思沾边,果然是“食色,性也”。
《礼记·中庸》说“和者,天下之达道也。”社会要达到“和”的境界,就是一要吃饭,二要说话;或者说一要生存,二要发展。说起来很容易,要真正达成可很难;当生存与发展的要求都实现后,不就该考虑男女方面的事情了么?虽说人活着不是光为了这个,但只有这三层次的需求都达成了,世界才能和平,社会才能和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