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蔬菜做的名画!--《天下美食ZEST》11月刊惊叹语

标签:
天下美食桔多淇蔬菜做画美女时尚 |
《吃画--Hi,桔多淇!》Eating Painting
摄影:桔多淇
编辑:梁聪怡
与摄影师桔多淇的约见证实了不确定性在生活里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交谈的时空本该是第2天的环铁艺术区 ,实际却从话剧《哥本哈根》的演出现场展转到蓬蒿,在有关戏剧冲突的争论氛围里探讨艺术与饮食、自由与荒诞、吃食对象与世界名画演绎者之间的角色转换。蔬菜演员们彼时彼刻的存在状态就是创作者情感的物化体现,鲜活明亮,孑孑而立。
《伏尔加河上的酱黄瓜》
2006年初夏,买了十几斤豌豆,一个人安安静静坐在那儿包了两天壳,用铁丝把鲜豌豆穿成串儿做了一条裙子,一圈项链,一顶头饰,一个魔术棒,拿遥控自拍了一张照片,起名为《豌豆选美》。那是用蔬菜做的第一张作品。其后两年,我常装扮成家庭妇女十分悠闲地溜达到菜市场以严肃的态度寻欢作乐。
我在各种蔬菜摊位前徘徊,拿起来看看 ,琢磨琢磨又放下,考虑把它们移接偷换到哪个位置上更有趣。品种繁多的菜形状颜色各异,排列组合就能得到很多图像资源。新鲜的、蔫儿了的、烂了的、枯干的、腌过的、煮过的、炸过的、炒过的,形态迥异。不用找人当模特啦,它们既是演员,又是道具。作为导演的我,让它们把《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重新搬上舞台,命名为《伏尔加河上的酱黄瓜》。
很多中国人都知道这幅列宾的著名油画,在它的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时空穿越一百多年,进入数码、网络时代,可是对于普通的观众,却很难欣赏到原作,只通过网络和廉价印刷品看到模糊的黄黄的画面,和中间一列焦灼愁苦的纤夫。从一个家庭主妇的角度如何解读并演绎这副画呢?厨房里的菜菜们可以诞生什么样的戏剧呢?纤夫没有了,有的是腌制的酱黄瓜,如同纤夫馊酸皱褶的衣服,咸味儿的汗水。莲藕的藕节成了蓬头垢面的模糊的脸。桌上的台灯模拟骄阳般炙烤,黄瓜们踩在金黄的玉米渣上,远处半块船型南瓜停泊在对焦模糊的撕成条的蓝色塑料袋儿海边。蔬菜之于沉重的纤夫生活的关联,显出非同寻常的感官印象。纤夫有纤夫的苦难,网络时代的人也有网络时代的烦恼,来到世上必是受苦,直到死亡。脆弱的人,脆弱的菜菜,鲜活衰败生命轮回令人感叹。能得以暂停的鲜活必是伟大的精神力量,暂停在各种画材的媒介上,画面中成为纤夫的玉米渣藕节南瓜们已经死去,新的玉米渣藕节南瓜依然出现在每天的市场里,我们不会对它们悼念。
《心灵美萝卜之吻》
《土豆上的拿破仑》
《青菜头之死》
我为观众推出的是这样一场场集结了各色喜怒哀乐的世界名画戏剧:煎蛋化身为滋滋冒泡的漫天硝烟,众土豆兵神态不一,似是惊厄,又如忐忑,实则又确是一颗颗毫无修饰的吃食对象。当它们变身成炸薯条蘸番茄酱,相信看客们会倍感亲切,而面对如此鲜活的战事场面,兴许唯有重新思考那些珍馔佳肴了。
这一幅幅流传千古的世界名画此刻变得荒诞异常。我相信世界只是我所理解的存在,不是别的。我为爱居家的人们找到一种生活方式而感到开心,同时也用一种环保的方式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融合:想像与重构,后期处理耗费掉大量无趣时光;一个睡到自然醒的宅女深夜2点还下厨房把几小时前做的萝卜拿破仑炒成佳肴,饱餐一顿。
上图为桔多淇
摄影从此成为一种诠释时光的媒介,把消逝的一切分类归档。万物皆有灵,每棵菜,每个人,每分每秒细究起来都意义非凡。记忆藉由照片,显出温情的一面。在足不出户,即使出户活动范围也在15公里范围以内的生活圈里,在一个人的工作室内,一把菜刀、若干牙签、数棵青菜就能供我塑造角色,拼接场景,以女性最节俭的方式去幻想那无限宏大的万千世界。
《莱普教授的解剖课》
《美杜莎莲藕之筏》
《2008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