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培智课堂教学的“完美之伤”(彭老师的教学随笔)
(2019-01-03 18:49:54)——观培智唱游与律动《三只小猪盖房子》有感
整体感觉:
1.
2.
3.
个人感受:
一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美仑美奂的的动画,荡气回肠的音乐,气势如虹的语言,置身其中,恍若观赏一场艺术表演,让人目不暇接。有种恍惚,这是赴一场视听盛宴,全场,有着自己的脚本和台词,各机位有序走着。鲜有那种怦然心动、拈花一笑的动态生成的刹那,低头沉思,这是什么课?注解:观摩课!观摩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和探究意识,观摩教师的教学追求,观摩培智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方式,谓之观摩课的意义。可是,老师嫣然谢幕后,感觉上,怎么犹如一堂舞台课?老师宛如主角,要不她怎么总占据在舞台的C位?学生宛如配角,要不她怎么总跟着老师的节奏走,配合主角的剧情?究其原因,也许就是磨课和裸课的不同味道吧!唉,无论是你,还是我,终究是缺乏追求教育自由和真实的勇气!因为没有人不看重这样的大型教育场合,事关很多教育之外的事。
二问:我们的课堂有真实的学生吗?
执教者从活动参与的情意态度、动作模仿、语言表达方面对学情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直白的说,除了“较好”、“稍差”、“较弱”三个字眼体现了学生的差异,课堂中每个孩子的表现没有多大的区别,无论是指令的服从,还是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无论是情绪的控制,还是动作的跟随与模仿,种种基础能力都已先备存在,再启发再训练都是机械重复,教师大可不要为分层而分层。我以为,学情分析,应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现有基础能力的分析,可以从心智障碍儿童的障碍类型,感知觉、动作、语言沟通、认知、社会技能等方面来评析,二是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情况分析,可以从唱游与律动这门课程的四个内容——感受与欣赏、演唱、音乐游戏、律动来进行基准定位。而且,所有的学情分析要基于本堂课的目标去分析。比如: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每个学生用0.1.2.3的得分去反映;再比如:如果用文字分析,可以表述某某学生听觉过度敏感或者过度迟钝(这是唱游与律动课堂考虑音量刺激的一个重要的依据),或者某某学生g
三问:我们的教学目标如何评测?
如何设定可测可评的教学目标,是每一个培智教师的隐痛!我们的目标设定一定要可测可评,让目标成为课程评价的抓手,最终,至少我们可以数据为课堂的效应代言,而不是主观臆断!每一节的教学目标都来源于孩子的IEP。比如在“感受与欣赏”这个领域,可以更具体化:某层学生认识常见的三种乐器“铃鼓、圆舞版、单响筒”等等;某层学生能用一种打击乐器表现音乐节奏等等;在“演唱”部分:某层学生能跟唱歌曲,某层学生能接唱歌曲,某层能模唱歌曲等等;
四问:我们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满吗?
满则溢,亏则盈。本节课,从小小音乐剧表演开始,通过绘本语言,有音乐感受与欣赏、有节奏训练,有歌曲演唱、有体态律动,有音乐游戏,有器乐演奏,看似丰富的一堂唱游与律动课,多内容多元素的累加,负荷何其重!我以为,《三只小猪盖房子》至少是三节课内容,以音乐剧贯穿始终,第一节课是节奏训练,糅合感受与欣赏和器乐演奏,在教师的示范下,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身体或者器乐去表现歌曲;第二节课是歌曲演唱,注重训练不同层级学生的模唱、跟唱、接唱、听唱的能力,因为歌词里面最长的一句是8个字符,一般学生的呼吸支持不足,要是加上口肌力量不足,或者共鸣不好,不足以清晰演唱,所以要对症下药,然后再适当加以创编!第三节课是律动和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根据音乐节奏控制、协调、配合动作,草房子为什么用扛?木房子为什么用钉?砖房子为什么用刷?不同材质的呈现和感知,其中就有很多生活的外延,最后再完美呈现音乐剧《三只小猪盖房子》,培养舞台表现感觉。
五问:教师如何将学科知识以综合康复的样子编码端给学生?
2.大中小的概念
《三只小猪盖房子》中间的“猪大哥、猪二哥、猪小弟”其实就暗含了数学概念大中小,教师如果在设计分组表演的时候,根据身高或者体形来分组,或者在道具——房子的外形上匹配大中小的形状,对学生一定是一个完整的认识。
3.文字符号的认知
希沃授课助手环节,有图片三只小猪和三间房子的匹配练习,这其中可以呈现三种形式,在希沃系统,让C层学生图片与图片配对,B层和A层学生就在道具摆放时以图文或纯文字纯指令的要求来摆放。
4.
5.
6.
附:
阳老师的课后反思
设计初衷:
《三只小猪盖房子》是一部获奥斯卡奖的经典动画片中的主题曲,旋律流畅充满童趣,深受孩子喜爱。而音乐活动是特殊教育学校唱游律动课音乐疗育方法的主要内容之一,音乐疗育通过感官的刺激和身体的体验,促进智力发展障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胆怯、自闭的心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节奏感。根据智障学生好动、好玩、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利用歌曲的音乐形象,创设轻松拟人的对话场景,以简单有趣的互动带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音乐活动,这节课主要想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学习、玩中创造。通过学生们的视、听、触、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们各个方面的能力,把语言、律动、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体态律动、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快乐地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并想象三只小猪的可爱形象,养成开心、勤劳、合作的美德。
反思与不足:
这节课在充分领会新课标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摈弃旧观念,旧模式。教学中采用紧扣音乐情感渐渐深入的方法,
初听让学生体验情绪,自身表演把《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情景表演出来为了让教师在充分展示自己的同时把故事演绎得更加精彩,同时是为了接下来其他环节与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互动,引发学生的强烈共鸣。看故事视频了解情节,深化情感共鸣,创设的情境化节奏练习、演唱,创编表演环节是进一步深化情感体验,表达情感、再现情感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考虑到特殊孩子的注意力易分散、好动、好奇的特点,在听一听,唱一唱,动一动等环节都着力引导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自主探索问题。
一、抓好双基,做到为音乐教学而教学,做真正的音乐教学与研究。
二、应以学生为本去设计教案教学,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
三、多关注学生,多鼓励表扬进而激发其学习音乐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