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攸县特殊教育学校
攸县特殊教育学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54
  • 关注人气:1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培智生活适应课——2018株洲市特殊教育学科基地培训(生活适应)有感(柠檬)

(2018-06-30 11:25:55)

培智教育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及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所以,必须从生活适应课程入手,满足智障学生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我们课堂内容中如何更好的切入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成为了生活适应课的一大难题。生活适应应强调的是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从而适应现实生活。我们在校园中、课堂中所教授的知识过多的考虑学习的内容是否合理、是否科学、系统,而忽略了知识的实操与泛化。在此次的学习中,观摩了两堂生活适应课,对于一线教师,我得到了不少的启发。

一、关注生活情境

由于各种原因限制,我们会选择在室内开展课程,普遍的教师在教授本门课程时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情境模拟。我们低年级学生训练穿脱衣裤、整理自己的物品、礼貌待人等简单的生活技能;我们在模拟过程中应该尽量达到真实环境的还原,比如本次《我会认识超市工作人员》这堂课,张老师很大程度上的还原的超市的情境,有货架,货架上摆上了很多物品、收银台等基础设施。在教学过程中并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学生自由的扮演收银员、保安、促销员、顾客等角色,保安要维护秩序;促销员要推销商品;收银员要给顾客结账。工作人员在面对顾客时要微笑服务,认真负责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顾客在超市时也要遵守超市的规定,做到文明购物。教师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带领学生连续体验情境,不断的强化学习动机。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从学习知识到理解知识,再到理解生活,这样才 能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校时,学生的学习课程、学习时间都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往往我们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哑口无言”等状况。培智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较差,在一个内容中,学生的点滴发现,往往会被老师忽略,或者因为时间限制、课程限制被轻描淡写的略过,不能进一步的与学生探讨。教师的教学工作虽处于有条不紊的运作之中,但孩子却很少有自己的自主空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空间还给学生,打破固有的格局限制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

比如在《我会认识超市工作人员》这堂课中,第一环节观看视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相关信息,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教学重点是认识工作人员,了解其工作内容,可学生发现的可能是某某老师在视频里,有好多好多吃的,学生面对食物兴奋得不得了。这种情况在我们课堂中时常会出现,我们大部分教师的做法是拉回学生的思绪,有时还会进行指责。往往当教师进行以上做法,学生好奇心及兴趣会被瞬间浇灭,那应当怎么因对呢?我们可以顺应学生的问题,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其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再此过程中教师要巧妙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回教学内容中,这样会比你直接打断的效果好得多。

三、编写校本教材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原有的教材不仅落后还不太适应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我们在上好这门课的同时,还应根据地域特点、本校学生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等条件编写校本教材。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仅仅围绕为了生活、基于生活、提高生活这一理念;同时注重社会生活的变化,结合学生所需,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如:现代交通发达,大部分学生是乘坐公共汽车来上学,但基本上学生明白要乘坐公共汽车,但对于如何乘坐还不明白。结合这种情况,我们可编写《乘坐公共汽车》一课,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教给学生乘坐公共汽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带学生实践,在玩中学。学生在实践中会非常开心,因为他们可以用上课上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又如:我们会发现观察到他们总是由于天气的变化,没有采取防范措施而受到伤害。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编写《季节变化,增减衣服》一课。课上让学生学会观察天气预报,观察感受当天的温度,并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裤。通过学生及生活中的实践,他们会明白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裤是很重要的环节;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相应环境中就生活学生活,通过适应生活达到适应生存的目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他们能够顺利地步入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发挥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

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最终的落脚点,学生习得的成果需要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检验。学生在学校学会了擦桌子、拖地之后,我们应及时向家长汇报劳动成果,并叮嘱家长放手让学生在家里锻炼、及时巩固劳动成果。因此,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家长和学校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尽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学校教师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给智障学生家长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共同制定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和训练中来,从而保证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巩固。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和良好的习惯后,生活适应课程的教学要从自我照顾向居家生活、社区生活过渡。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认识和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职业个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其具有基本的职业能力。此外训练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对语文、数学等文化学科知识的掌握,同时又可以加深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教师必须认识到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经常交流信息、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成果。

五、重视学生的个别化教育

培智学生由于自身的障碍,使得他们有其共性和个性。怎样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让他们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生活自理能力的人,真正的融入社会。这就要求在生活课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他们将来进入社会遇到的生活问题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差异水平,为每个孩子制定不同的个别教育计划目标。任课老师要总览班级中学生个别化目标的共性及差异性,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哪些学生可以进一步生活技能训练。在实际备课中,应找到并清楚学生的逻辑起点,在不打破原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在,针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重点,精心设计内容和教学环节,选择适合学生方法,教会学生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

生活适应课不仅仅依靠于书本、依靠课堂教学,而是着重开展生活课的有效教学,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生活自理技能,从而真正的运用于现实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