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激发和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动机(小小尹)
(2018-01-23 15:31:19)摘
要:智力落后儿童对外界信息接受能力较差,因此针对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在教学上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分析其生活习惯以及性格特点和其智力发育情况再结合现有的知识为出发点。创造设计有效情景,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抽象和静态的知识理论用具体思考体现出来,让学生从实际的情境练习中感受学习的趣味,从而培养和激发其学习动机。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激发引导讨如何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智力落后儿童
学习动机 创设情境 教学
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个体认识自己,完善自我。智力落后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自身身体缺陷可以通过学习来补偿。通过学习提高其自身文化素质,提升个人能力,捍卫人格尊严,实现个人价值。智力落后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体会到个人奋斗的喜悦。通过学习转移了他们对自身缺陷的认知,获得更为丰富的人生体验。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成为特殊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培养智力发育迟缓儿童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培养智力落后儿童学习的兴趣。这类儿童由于心理生理的特殊性,会有与正常儿童不一样的学习反映,儿童一般都是在和周围环境的接触中逐渐构建起外;部环境的知识,从而发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对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教学,教师应该合理设置和变换教学方法,通过有目的地创设一此计划好的教学情景,让这些儿童在课堂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和轻松的氛围。
一、激发智力落后儿童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动力方面因素、认知方面因素以及人格方面因素,研究表明,动机在各种非智力因素中处于关键地位、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学习行为有启动、维持、监控作用。而智力发育迟缓的儿童一般情况下会具有高于同龄人的生理年龄,这类儿童由于智力障碍导致低于同龄人的思维方式,他们对事物停滞在简单的形象和情节上。因此,利用简单的情境创设,并结合文本中的知识创设出可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对于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欲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特殊群体的教育,教师一定要通过教育转变他们对自身缺陷的认知,通过情境教学使他们认识生活的丰富多彩,体会成功的喜悦,不断在学习中完善自我。
二、激发智力落后儿童学习动机的一些方法
1.进行综合评估,正确制定教学方法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智力发展水平和性格特点完全相同的智障儿童因此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每一位智障儿童的自身特点,对其生理和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熟悉了解其生活习惯以及周边环境,还有其本身的知识基础。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鼓励并引导其大胆尝试,激发其对于知识的好奇心、对于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从而使其更乐于投身于学习当中,从而获得有效的学习动力。
2.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自信心
智力落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低,很难融入社会,很重要的个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自信心。要培养这类儿童的自信心,首先要了解他们在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他们无论在家、在学校或公共场所,都需要他人的保护,生活上他们需要关心和照顾,学习上需要鼓励和耐心的教导,交往上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更需要尊重、理解和接纳。智障儿童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接纳”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他们很好地融入社会。
3.设立合理目标,创设成功情境
智障儿童的教学要采用一些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智障儿童的特殊性,要求教育工作者有足够的耐心,持之以恒。首先要创设成功情境,改变儿童的习得性无助感。教师将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按照难度高低分解成一些子目标。在其实现了较低目标情况下,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正向的反馈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给他们成功的体验,有助于更难目标的实现。经济学中的“登门槛效应”适用于智障儿童教学。
4.建立生活情景,进行学习启蒙。就如水之于鱼,生活场景之于智障儿童而言十分重要。一方面为智障儿童营造充满爱的、温馨的、安全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运用生活中的素材的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不仅取材方便,更利于其适应生活,便于对其进行学习启蒙。
生活用品当玩具,进行学习启蒙。智障儿童对于抽象的概念认知常常存在困难,比如一些形状的认识。我们可以选择书本、盒子、箱子等作为道具让他明白什么是长方形,用篮球、足球、乒乓球作为道具让她明白什么是球形。在一些较为精细的领域,我们可以让他们进行开锁、拧瓶盖、穿鞋带等动作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
5.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智力落后儿童虽然较正常人失去了应有的思维、语言、肢体协调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等,但他们拥有完整的人格,和其他正常儿童一样拥有同等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他们,而不是以施舍和同情的眼光看待他们,导致他们智力不正常的原因是多样的,主要有中枢神经受到损害、先天性智障儿童、脑炎后遗症等原因,所以教师应该在认真分析智障儿童生理和心理缺陷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激发其学习兴趣。而不能一味的实施统一的教学方法,忽略智障儿童的差异,更不能只用成绩简单来判别他们的强弱,教师应在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自由和独特发展的教学。差异既是教学力量,也是产生教育资源的动力、学生的差异是客,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这此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一定不会成功的,比较确切的方法是正确对待差异,并合理的利用。
6.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习动力
寓学于玩,在游戏当中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动力。智障儿童的智力水平低于常人,但是他们同样具有同龄人所具备的特点,比如表现欲、爱玩的心理等等,因此我们尽量根据其心理特点和生理实际情况,有创造性的设计游戏情景,激发其学习动力。
设计冒险游戏,激发儿童表现欲。冒险游戏主要从学生生理特点出发,在其能力有限的范围内通过游戏,激发其潜力,使其体会到冒险游戏的乐趣。在此过程中通过调整游戏难度,使其在挑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有进一步学习新技能的动力。
借助数字化游戏,开发学习认知力。数字游戏对于开发儿童的脑智力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例如在小球上贴上数字,让小朋友去寻找相应数字的小球等,使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对数字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在反复尝试认知的过程中知晓表达数量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学习的动力。
融入竞赛式游戏,培养学生自信心。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竞赛式游戏中更有利于发挥其所长,从而使学生大胆参与竞争,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在努力表现自我的过程中,在增强其运动能力以及不断学习的动力,同时使智障儿童整体成积极向上的氛围。
儿童游戏具有简单和趣味的特点,适合在为智障儿童展开,因此在教学过程共可以进行有效的设计,使其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增加自信,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力。
三、结语
智力落后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我们应该最重、理解他们,让他们享受平等的权利,这样才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的环境。使智障儿童享受更好的教育,除了一些硬件设施外,如何激发智障儿童学习的动机,也是相当重要的,这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
参考文献
【1】孟万金,张冲;如何激发特殊儿童学习动机;ARCS动机模式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特殊儿童学与教的心里学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7(7)
【2】孟万全,刘玉娟.再论如何激发特殊儿童学习动机.特殊儿童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7(8)
【3】裴蕾.浅谈以兴趣培养中度智障儿童的社会能力教育.《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年6期
【4】李世聪,许家成.
康翠.微型学习法——提高随班就读智障儿童学习成效的新途径——支持教育理念下的智障儿童微型学习设计,2011.全国教育技术博士生学术论坛
【5】 梁敏仪,运用强化技术维持中重度智障学生期望目标的应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
【6】潘玉欣,如何创设情境,培养和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动机[J]:新课程(E),201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