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针对智障生罗某的“认识10以内数字”个别化教学   (易)

(2012-06-13 09:31:27)
标签:

杂谈

个别化教学

数的概念

理解沟通

游戏法

动手操作

 

鲁宾什坦说:“智障儿童的大脑皮层接通机能薄弱,所以,形成新的条件反射联系的范围狭小和速度缓慢,形成的联系也不稳定,内抑制减弱,使兴奋不能高度集中,不能形成精确的记忆。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得慢,忘得快,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差,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差这些缺陷很难适应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特别是对数概念的理解。这是由智障儿童的神经过程特点决定的。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才能弥补智障儿童记忆上的缺陷呢?

因此,教师必须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其自身的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训练,让他们在个别教育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下面我就对中度智障儿童罗某实施的数学教学训练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收集资料
    1、自然情况。
   
罗某是一个中度智障儿童,于2002年生于广州,(其时父母在广州工作)据父母讲:一岁之后才发现其患唐氏综合症,之后父母带其到上海检查治疗。罗某个子矮小却胖乎乎,手指粗短而软绵绵,行动缓慢无力。2010年下期入学插班到二年级,又在春节期间左腿受伤,休学一个学期,2011年下期继续跟班到三年级。

2、家庭情况

罗某是父母的老么,母亲因其有缺憾而自责,入学前一直带在身边,呵护有加。由于体质差,常生病,其爷爷奶奶对他特别宠爱。经济条件较好,重视对孩子的治疗,但父母文化程度低,缺乏沟通和教育手段。在入学初期,罗某天天哭闹,其母也一天一个电话。并多次表示:女儿学多学少不在乎。

3、学前数学能力

接受其数学教学时,罗某不能准确地唱数,不能指认数字,不能正确地数数,不能根据数字出示相应的手指数,不能摆数卡,也不能写数字,对数字的概念更不清楚。  

  二、分析原因

1、理解能力差
   
罗某属于唐氏综合症患者,由于未进过学校,缺乏自信,低头耷脑;口齿不清,表达能力差,甚至不能完整地说出词语。因此理解别人的语言十分困难。当我在教学时对他提出要求时,他只会鹦鹉学舌,或者装没听见,却很少能做出正确的应答。
    2
、学习习惯差
   
注意力难集中,行为习惯很差,上课总低头绞手指,喜好撕书,动手能力较差。但该生在学校能听从老师的教导,有学习好的意愿。在教学新课时,短时记忆较好,接受也较快,但笔头作业很差,过一天很快把前一天的教学内容遗忘了。常常不能主动地完成作业。
   
三、制定目标

根据罗某实际的认知水平,在数学教学上为他制定了一学期的长期目标。
 附表:
       
个别教学训练计划长、短期目标(2011.9.18——2012.1.5
长期目标
   
能正确唱、数、认、写、用10以内的数字。

短期目标

     

训练方法

      短期目标及具体训练工序

 

 

 

 

 

九月

 

目标

建立0—5的数字概念

 

 

1、唱数

游戏法(木头人)

2、认数

游戏法(数字变一变)

3、数实物

学具操作、比一比

4、用手指表示数字

儿歌《手指变变变》

 

十月

 

目标

书写0—5,并能比较大小

 

 

1、书写练习

练习法(贴图文数字条)

2、听写数字

练习法(数数再写数字)

3、比较大小

操作法、游戏法

4、评估

口试、笔试

 

十一月

 

目标

建立6--10的数字概念

 

 

1、唱数0—1010--0

游戏法(前跳、后退着唱)

2、认数,数实物

儿歌、游戏法(贴标签)

3、用手指表示数字

游戏法(手指变变变)

4、书写练习

书空、临摹、看图写数

 

十二月

目标

应用10以内的数字

 

 

1、说一说,如:(9)张桌子

练习法

2、比一比:谁多谁少?

操作法

3、操作:请给我5支笔

演示法(小小服务员)

4、目测实物数量

练习法(完成统计表)

期末进行个训成果展示
 
   四、教学策略

1、理解沟通,博取信任
   
人人都有得到别人理解的需要与权力,智残儿童也不例外。罗某在家是个开朗活泼的孩子,而进入学校后,表现的非常自卑,上课无神,用手指捏揉书本。面对他的不良行为,我从不流露出一点厌烦的情绪,相反总是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接纳他,用温和的语言教育他。课堂上她很少正视老师,我在组织课堂时,常常会说:“让我看看,谁的眼睛像星星。”“哎呀!罗××的眼睛真漂亮!”在练习数手指时,我经常采用游戏法“碰碰头”(用手指碰点罗某的手指)。我经常细心地观察其的行为,并努力去理解她的所作所为,时不时的与她搭肩而行。渐渐地她和我亲近起来,学习也得劲了。我深深地体会到理解和尊重是取得儿童信任的关键,是彼此沟通的起点,也是教师对待儿童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
    2
.抓住契机,进行个训

   1)游戏引导法
   
游戏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它能给孩子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交往能力的发展。游戏对智残儿童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罗某也不例外,喜好运动量不大的小游戏。于是我以教学中的小游戏为突破口,平时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开展游戏活动,寓教于乐,激起她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如:摘苹果木头人手指变变变过河贴标签钻山洞等。课余时间我让她先和我玩拍手、背数字儿歌游戏,再让他和其他小朋友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她动动做做,热情参与其中,享受快乐。同时也让她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动手操作法
   
儿童的认知发展必须要经过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弱智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亦是如此,只是速度较正常儿童要慢得多。而通过强化操作学习,能使弱智学生建立清晰深刻的表象。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进行思维的。智障儿童的思维是直接与感性经验联系的个别指导。表象是认知思维的桥梁,表象又是形象思维的材料,形象思维的基本方法是表象的分析与综合。因此,操作学习符合弱智学生认知思维的发展顺序。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动手操作,可以为学生架起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又可以解放学生的双手,使学生的脑、口、手结合起来主动参与学习,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在对罗某的个别辅导中尤其重视动手操作的训练。例如:在教学罗某学习数数中,我采用各种探索性操作活动:为她提供丰富的实物(如糖果、纽扣、五子棋、小棒等),通过数实物的方式,让她主动探索并归纳出数的不同数数方法等(目测、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等)。又如学习比较10以内数字大小的过程中,也是利用各种实物让她把两个部分数摆一摆,在比一比。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加法的含义。
 
3)熟练出指法
   
在加、减法计算的教学中,如果用数的组成和分解作为学习加、减计算的基础,对中、重度智残学生来说无异是天书;若用小棒进行计算,于他们动作迟缓、反应迟钝,注意了拿小棒,就忘记了数数,还会经常把小棒碰乱或碰掉地上,待捡起了小棒,原来算了些什么全都忘了,又得从头算起。因此,指算法是智障学生进行加、减运算特别适用的方法,而在认识数字教学中,熟练地数指、折指、出指,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在对罗某进行个训时,我运用了“手指变变变”、儿歌“你出一,我出一”、手指数数等游戏法,强化罗某根据数字快速出示手指,为今后的指算加减、法打好基础。

五、个训成果

通过一学期来的个别辅导,罗某对10以内的数能认、能写、能用,甚至能目测较大实物的数量,而且正确率也较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比以前高了。

       六、教学反思

1个别化教育计划要准确反映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但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学生初始条件下制定的,学生在发展进程中将有新的情况出现,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或更改个训思路及方法。

2学无定则,教无定法,行之有效就是好方法。智残学生数学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运用要适应学生个人能力。若果开展的游戏,学生不能全身参加,那么游戏也失去意义了。在设计游戏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使游戏环境适合学生的需要,与其生活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有密切联系,游戏内容以具体形象为宜,活动要求应该是依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地开展。

3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诺曼说:真奇怪,我们期望学生学习,然而却很少教他们如何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解决问题,却很少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智障儿童的思维僵化,在数学学习中常常处在被动和模仿状态,甚至采用了机械记忆,这并未体现数学的真正意义。只有遵循弱智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才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

4、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操作学习能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经过亲身实践,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掌握真正的知识。
   5、个别化教学效果的评估。

    这是很重要的环节,也是极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个别化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如单元评估、学期评估等,根据评估的结果及时修订目标和方案,以使个别化教学计划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法国特殊教育专家爱德华.基吉恩在《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如果通过主要感觉运动来教,智力落后儿童是能够学习的。这就是说,对中、重度学生进行教育是可行的。2001年教育部等九部委印发的《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根据学生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残疾学生都能通过教育得到发展;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个别化教学等有效的实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个别化教育也是现今国际残疾教育的趋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