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智障生罗某的“认识10以内数字”个别化教学 (易)
(2012-06-13 09:31:27)
标签:
杂谈个别化教学数的概念理解沟通游戏法动手操作 |
鲁宾什坦说:“智障儿童的大脑皮层接通机能薄弱,所以,形成新的条件反射联系的范围狭小和速度缓慢,形成的联系也不稳定,内抑制减弱,使兴奋不能高度集中,不能形成精确的记忆。”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得慢,忘得快,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差,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差。这些缺陷很难适应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特别是对数概念的理解。这是由智障儿童的神经过程特点决定的。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才能弥补智障儿童记忆上的缺陷呢?
因此,教师必须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其自身的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训练,让他们在个别教育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下面我就对中度智障儿童罗某实施的数学教学训练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收集资料
2、家庭情况
罗某是父母的老么,母亲因其有缺憾而自责,入学前一直带在身边,呵护有加。由于体质差,常生病,其爷爷奶奶对他特别宠爱。经济条件较好,重视对孩子的治疗,但父母文化程度低,缺乏沟通和教育手段。在入学初期,罗某天天哭闹,其母也一天一个电话。并多次表示:女儿学多学少不在乎。
3、学前数学能力
接受其数学教学时,罗某不能准确地唱数,不能指认数字,不能正确地数数,不能根据数字出示相应的手指数,不能摆数卡,也不能写数字,对数字的概念更不清楚。
1、理解能力差
根据罗某实际的认知水平,在数学教学上为他制定了一学期的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
目 |
训练方法 |
|||
|
九月 |
目标 |
建立0—5的数字概念 |
|
工 序 |
1、唱数 |
游戏法(木头人) |
||
2、认数 |
游戏法(数字变一变) |
|||
3、数实物 |
学具操作、比一比 |
|||
4、用手指表示数字 |
儿歌《手指变变变》 |
|||
十月 |
目标 |
书写0—5,并能比较大小 |
|
|
工 序 |
1、书写练习 |
练习法(贴图文数字条) |
||
2、听写数字 |
练习法(数数再写数字) |
|||
3、比较大小 |
操作法、游戏法 |
|||
4、评估 |
口试、笔试 |
|||
十一月 |
目标 |
建立6--10的数字概念 |
|
|
工 序 |
1、唱数0—10,10--0 |
游戏法(前跳、后退着唱) |
||
2、认数,数实物 |
儿歌、游戏法(贴标签) |
|||
3、用手指表示数字 |
游戏法(手指变变变) |
|||
4、书写练习 |
书空、临摹、看图写数 |
|||
十二月 |
目标 |
应用10以内的数字 |
|
|
工 序 |
1、说一说,如:(9)张桌子 |
练习法 |
||
2、比一比:谁多谁少? |
操作法 |
|||
3、操作:请给我5支笔 |
演示法(小小服务员) |
|||
4、目测实物数量 |
练习法(完成统计表) |
期末进行个训成果展示
1、理解沟通,博取信任
五、个训成果
通过一学期来的个别辅导,罗某对10以内的数能认、能写、能用,甚至能目测较大实物的数量,而且正确率也较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比以前高了。
1、个别化教育计划要准确反映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但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学生初始条件下制定的,学生在发展进程中将有新的情况出现,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或更改个训思路及方法。
2、学无定则,教无定法,行之有效就是好方法。智残学生数学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运用要适应学生个人能力。若果开展的游戏,学生不能全身参加,那么游戏也失去意义了。在设计游戏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使游戏环境适合学生的需要,与其生活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有密切联系,游戏内容以具体形象为宜,活动要求应该是依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地开展。
3、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诺曼说:“真奇怪,我们期望学生学习,然而却很少教他们如何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解决问题,却很少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智障儿童的思维僵化,在数学学习中常常处在被动和模仿状态,甚至采用了机械记忆,这并未体现数学的真正意义。只有遵循弱智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才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
4、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操作学习能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经过亲身实践,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掌握真正的知识。
法国特殊教育专家爱德华.基吉恩在《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如果通过主要感觉运动来教,智力落后儿童是能够学习的。”这就是说,对中、重度学生进行教育是可行的。2001年教育部等九部委印发的《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根据学生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残疾学生都能通过教育得到发展;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个别化教学等有效的实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个别化教育也是现今国际残疾教育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