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不羁师傅/文
人们往往发现,所谓的信史里充满着谎言。或许对于那些古老而模糊的真实生活,却藏在看似无稽和荒诞的神话之中。
古埃及冥界和亡者之神灵,名为阿努比斯,人的身子,却长着胡狼的头。此神能保护尸体,并能引导死者见到冥界的最高神欧里西斯。在古埃及人信奉的死者重生的道路上,阿努比斯掌握着巨大的权力,他因此而受到尊崇。那些制作木乃伊的人,必须佩戴胡狼头面具,才有资格行事。
而在中国,没有一种犬科动物,能像古埃及的胡狼一样,在神灵体系中“担任”如此高的职务。《山海经》之《海内北经》中,记载有一种名为环狗的野兽(也可以说是人),头是狗头,身子是人身。这样的形象和阿努比斯差不多,但论知名度和在神话系统中的“地位”,却相差甚远。
中国的神话传说中,能吞噬月亮的天狗算是小有名气,可惜它是被人们敲锣打鼓放鞭炮驱赶的对象,属大反派一类。人们厌恶它的贪婪,自然不可能修建庙宇祭祀这种凶恶的兽类。
天狗食月的传说,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古老。在唐代的诗歌中,说月的有不少,其中谈到关于月食时,有吞吃月亮的“罪魁”是大蛤蟆的说法。卢仝的《月蚀》一诗,就有“尝闻古老说,蚀月是蟆精”这句,正应和李白《古风》中的诗句:“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可见天狗食月是稍晚些的神话。而有意思的是,在早期的神话中,月亮中的住户不仅有我们熟悉的仙子嫦娥、砍树吴刚和捣药玉兔,还有一只三只脚的蛤蟆。而兔子和蛤蟆,都是吴刚的儿子变化而成的。不知吞吃月亮的大蛤蟆精,有什么来头,它在吞吃月亮中的小蛤蟆时,作何感想。
与天狗食月神话较晚出现不同,天狗的出现则要早得多。说起天狗,古巫书《山海经》中“狗模狗样”的兽类非常多,除了前面说过的环狗外,还有脑袋像土狗、长着六只脚的丛丛,还有样子如狼狗、嘴巴眼睛火红的犭多即,甚至连长着大翅膀、见人就赶忙起飞的天马,也是“其状如白犬而黑头”。根据这样的描述,人们心目中浑身雪白、舞动翅膀在天空翱翔的天马,并不是马,而是一只黑头白狗,这未免让人有些失望。
《山海经》之《大荒西经》中,记载了一种浑身赤红的狗,名字就叫天犬,一出现就会战乱不休。这种天犬显然是一种神兽,因为唐时成书的《周书》上记载,天犬一出现,大地倾覆。天犬身上的光照在天上,化为流星,“长数十丈,其疾如风,其声如雷,其光如电。”有了这样的诠释,那么天犬、流星、战乱就纠结在一起,成为人们所不想见到的“凶兆”,日本的《日本书纪》中,也用天狗来比喻彗星和流星,显然是受此说影响。
东晋的郭璞,认为《周书》的记载很有深意,他提出《山海经》中的天狗就是天狗星。这种说法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学者,以至于成了公认的说法。可惜《山海经》中记载的动物,虽然个个古怪,但都是生活在山林水泽之间,并不是天上的星辰之神。根据《封神演义》,姜子牙封的天狗星,是商将洪锦手下的先行官季康。
《山海经》中,除《大荒西经》记载有天犬外,《西山经》之《西次三经》中还记载有天狗,这种动物生活在阴山上,饲养它可以抵御各种凶险的灾害。这个应该算是最“正宗”的天狗了。依据它抵御凶险的功能,可以把天狗视为一种吉兽,而《大荒西经》中的天犬乃至后期神话中食月的天狗,则是凶兽之类。汉时有本书名为《三秦记》,现已不存。《太平御览》等其余古书,引用了《三秦记》中关于“正宗”天狗的记载,说周平王时期,有个叫白鹿原的地方,多白鹿,那里有个狗枷堡,秦襄公时来了一群天狗,凡是有小偷想进来,天狗就叫起来,提醒人们注意。由此可见天狗是很好的看门狗,确实能“御凶”,但并不具备吞噬日月的神奇能力。
西山经上对于天狗形貌的描述,是最能让人大跌眼镜的。书中说天狗的样子像野猫,长着白色的脑袋,发出“榴榴(喵喵)”的叫声。这哪里是狗,分明是一只大猫!本应该是马的天马,却是条黑头白狗,而本应该是狗的天狗,却是只白头野猫。如此怪诞的取名法,难怪太史公要感慨:“至《禹本记》、《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