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朵金花”的标本意义
杜受祜((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领域:农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
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从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成都市的城乡一体化战略准确反映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三农”问题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全局上来统筹和解决,体现了对现代化规律的深刻把握,其价值取向与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城乡协调发展完全吻合。
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收入水平上体现的城乡差距是成都试验区近期需要解决的紧迫任务,也是成都市需要面对的重点和难点。“人往那里去、钱从何处来”让更多的农民转移到收入更高的非农产业,让更少的人从事农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从农业和非农业两个方向上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破解这一问题的答案。统筹城乡发展就要把为农民转入非农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作为重点,变过去居住地转移为先导的城市化为以产业转移为先导的城市化,为使长期进城务工农民变成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创造环境条件,防止农民变市民,市民变贫民的演化。
成都市三圣乡的“五朵金花”模式,可能不是每个地区都能做到的城乡统筹的发展模式,但是“五朵金花”模式在探索城乡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互动方面所进行可贵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却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具有普适意义的经验。首先,中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业,要建设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结构。提升第三产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是成都市未来发展的方向,既有利于经济既好又快的增长,也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增加成都市作为“最适宜居住城市”的内涵和吸引力。
统筹城乡发展,不能采取削足适履、劫富济贫的思路,而要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增强中心城市的带动力,不是把城乡对立起来,而是把两者统一到协调发展上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应更多考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途径和办法,例如城市的工商企业到农村担任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化就是一种企业和农民“双赢” 的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