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我是花参谋 |
花粉一:我家也是2个小花朵。大的4岁,小的5个月。但是同样,大的一直是爷爷奶奶带的,每次吃饭一定要看电视,而且吃个饭开出的条件一大堆。冬天让她穿好鞋子,她还偏要把袜子都脱了,光着脚在地板上走路。总之,很不听话。
花粉二:孩子一岁半能开始这样教育了吗?花妈妈在小花朵她们一岁多时候对她们严吗?我也有两个女儿,两个之间年龄才差一岁半,所以我真的很累,我妈妈就帮我照顾老大,可是我妈也真的是太宠她,总是抱着孩子睡觉,
花粉三:如果是我家闺女,她会一口都不吃,别说十口,要吃可以,马上罗列条件.我闺女不知怎么的把这个讲条件整得特娴熟.当然,她讲她的,我不会那么容易都答应她.我挺头疼的.
看到不少花粉说孩子不好好吃饭等等的困扰,上面只是节选的三个。我自打封了自己个花参谋的头衔后,好多花粉提问,而大部分问题,我都从来没觉得是个问题过。比如这个吃饭的问题,开条件的问题,在我们家从来就没当个问题过。既然被问了,就写写我当年是怎么想,怎么干的。也许有这类问题的新妈妈们会觉得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大花朵一岁以后我重新上班,于是请我的阿姨来帮忙照顾她。阿姨唯恐她没吃够,于是吃饭都是喂的,有的时候为了她好好吃,就开着电视给她边看边吃。我那时候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不好的习惯。有个周日,只有我和大花朵在家,她那时候两岁,中午吃饭她不好好吃。于是,我就把她的饭端进厨房了,告诉她,中饭不吃,就得等到晚饭才有得吃,当中不会给她吃点心什么的。
到了下午三点多,她饿了,偷偷跑到厨房去,端起桌上的冷饭,往嘴里塞,我妈刚好回家看到了,大花朵脸上都是饭粒,忽闪着大眼睛,看着我妈笑。于是我妈妈很心疼。问我怎么不好好喂她,我很不以为然的说:“不好好自己吃,就不给她吃,少吃一顿不会瘦也不会病的。 ”她至此以后, 吃饭就老实多了,因为她知道饿的滋味,也知道不吃饭就得饿着,别想呆会有东西吃。
因为我要上班,所以阿姨负责她吃早饭和中饭。也是喂的时候居多。到加拿大后生了小花朵,我一人要带俩孩子,肯定是挺忙的。于是开始思考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自理能力。
小花朵一岁多,还不怎么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她一旦自己会拿勺子了,就再也不要我喂她吃饭了。原因是她觉得这样她有自主权了。而且好像她自己塞到嘴里的饭感觉更好吃一样。很多家长可能觉得还是大人喂饭省事,小孩子自己吃的话,吃得又慢,还吃得地上,桌上到处都是。反正到了四五岁么,总归会学会自己吃饭的。我比较不同意这种看法,我的观点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越早越好。这对培养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很有好处的。至少她自己吃饭了,就不可能边玩边吃,因为两只手忙着往嘴里塞吃的呢。
如果她会吃得到处都是,那就地上铺几张报纸,吃完饭,报纸一卷,也不需要怎么特地擦地板什么的。而且她很快就掌握吃饭的技巧了。并没有弄得到处都是。吃得慢那是肯定的。但是她也没什么着急事,只要她是认真在吃饭,慢点就慢点吧。我们家的规定是,必须吃好才能离开座位。所以她小时候有时候不饿,就吃得很慢,吃到后来都不耐烦了,但是又不敢自己离开椅子,因为妈妈说过必须吃好才能下来,结果有几次,她居然吃得趴在椅子上睡着了。(老牌花粉大概都记得小花朵挂在椅子上睡着的那张照片吧。)
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我让她自己吃饭的决心。吃饭的时候,电视必须关掉。她的座位是看不到电视机的。吃饭也必须坐在吃饭桌子那里吃。我们不允许孩子坐到沙发那里,边看电视边吃,也不会追着孩子满屋子喂饭去。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养成了非常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家长来说,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到处打扫卫生是多大的工作量呀。到现在为止,花朵们都养成的习惯,不会抱着饭碗到处去,吃正餐就是在餐桌上,喝果汁什么的,也必须在餐桌上。吃饭也不允许带玩具到饭桌上,不卫生,也分散吃饭的注意力。我这主妇花功夫做的饭,总得有人好好欣赏,才算对我工作的支持吧。
从我全职在家带孩子开始,吃饭的时候,一声令下,“洗手,准备吃饭”,孩子就跑来了,帮忙拿筷子,端饭什么的。吃完饭,必须把自己的碗筷送到洗水槽去,并把自己桌面那块用抹布擦干净。即便小花朵才两岁多的时候,她也知道要把碗送过去,然后掂脚来擦桌子。她觉得那说明她长大了,可以擦桌子,端盘子是很荣幸的一件事。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夏天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在露台的桌上吃晚餐,每次姐妹俩都会帮忙端进端出的。吃完饭还会俩人负责把所有的东西都端进屋子,我们俩大人就坐在那里啥也不干,看着俩孩子忙进忙出的,他俩还服务特周到,最后来问句,你们要不要吃点什么水果呀。我都会有种想付点小费的欲望。每次我假装把空气当小费放到小花朵手心的时候,把抹布往一个手上一搭,另一只手背到身后去,朝我鞠躬说声:“谢谢您,夫人。您真慷慨。”然后笑得花枝乱颤的,转身接着端盘子去。
即便去朋友家吃饭派对什么的,他俩也是饭前餐后都很主动帮忙端盘子收拾的,放洗碗机什么的,不需要大人叫的,这已经成为一种本能,那就是吃饭就得干活。但是很多时候,一起吃饭朋友都上大学的孩子了,反而吃完就去看电视,玩游戏了, 不来帮忙收拾。
上面两位花粉说,孩子吃饭要开条件的习惯是如何养成的呢?我可以猜个大概,孩子天生会吃饭,但不是是天生就会讲条件的。那都是家长培养的。比如说,孩子不好好吃饭,家长就说:“你如果把饭吃了,我就给你吃冰激凌。”或者“你要是把这菜吃完,我就带你出去骑电动马去!”第一天这么说,第二天孩子不好好吃还这么说,那么到了第三天以后,孩子就会等着你把条件开好了,才好好吃,再然后,就是孩子直接开条件说了:“你要不带我下去骑电动马,我就不吃饭。”家长一说好,这习惯就这么培养好了。
所以说,很多时候孩子的习惯不是自己产生的,而是家长培养的,好习惯,坏习惯都是。只是可能家长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状态下,给孩子培养了不好的习惯而不自知。吃喝拉撒睡这都属于本能,这要能用来谈条件,我觉得以后家长的头会很疼的。不吃就不吃,什么都不许吃,任何点心,零食都不给吃,饿一顿,记住饿的感觉,以后再这么干,就再饿一顿。饿个一顿也不会得胃病的,而且我估计很多时候孩子不好好吃饭,也是因为他真不饿,可能孩子吃很多零食,又没充分活动消耗掉点体力等等。所以,家长还是得自己找找原因,是不是饭前吃太多不该吃的东西了。如果不吃零食,活动充分,到吃饭时间,只怕你不叫他,他还得催着你开饭呢。
又比如有花粉说,孩子不喜欢吃绿色蔬菜,就开条件,如果要他吃,就得如何如何。家长如果答应了,那么就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很被动的地位了,以后每次只要让孩子吃绿色蔬菜,他就要开条件。
若是我的作法,压根不会提条件。要是本来吃好饭要出去玩一会的话,说话就要注意不要随便用条件句“如果你吃饭,我们就。。。”而应该说“咱们快点吃好饭,就可以早点出去和小朋友玩了。你要是不吃完,天黑了,就没法玩了。”本来是前后顺序的很普通的话,但是用条件句来说,每次都这么说,孩子就会很自然的当成条件来开了。
不吃绿色蔬菜这类挑食的问题,更不可以用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应该告诉孩子这绿色蔬菜对身体的好处,如果不吃会身体缺少什么,然后渲染一下后果,比如长得慢啦,容易生病啦,生病要吊针,等等。要让孩子知道吃这菜是对他好,而不是对妈妈好,所以没必要开条件。就好象我们家花朵们考试好,比赛好之类的,我从来不奖励,即便是全年级考第一,我也只是口头表扬,而不物质奖励的。因为本来他们读书就是为了自己,又不是为了父母,读得好也是应该的,读得不好是不该的,所以不需要物质奖励。但是口头鼓励那是肯定要的,而且是由衷地表扬,告诉孩子我们为他们骄傲,给他们大大的拥抱,他们就很心满意足,有足够动力再接再厉了。
有的父母会以物质奖励来鼓励孩子好好考试,或者好好弹琴。这些我都不赞同,我们家的原则是孩子需要什么我们能够提供的就尽量提供。但是这和考试成绩什么的好坏不挂钩。本来这就是两回事,我不明白为什么有的父母喜欢把不搭界的两件事挂一起了。
比如吃饭和出去玩,本来就是两件事,最多也就是个前后时间顺序,但是家长要把这两件事非改成个如果。就的条件关系,那么慢慢的,孩子就养成了干什么都喜欢讲条件的习惯。
所以,第三位朋友的说法“她讲她的,我不会那么容易都答应她。”这样的作法,在我看来就是纵容哈。不应该是“那么容易答应”,而是应该压根什么都不会答应,并且必须把这讲条件的毛病给彻底根除了。直接告诉孩子,你要是再讲条件,我们就不如何如何。直接把条件句给改成条件否定句就行了。
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其实只要孩子能开条件,那就什么都懂了。我对于花朵的管教从小就是严格的。不少家长问,自己孩子一岁多,是不是要严格些,是不是太早了。
我的观点是不对的事情,即便孩子还不会说话,也必须坚持自己的原则。比如那孩子抱着才能入睡,这也是家长惯的毛病。大花朵从生下来就是我自己带的,连钟点工都没有请。又要做家务,又要带孩子,当然有点忙。但是好处就是家里白天就我一人,所以没可能抱着哄她睡觉。到了小花朵的时候,也是一样,喂好奶,放到小床上,我就把卧室门关上,下楼去了,她自己东看西看一会,就睡着了。
我的朋友四十多生了老二,家里父母都来帮忙,于是三个大人轮流抱着那娃娃哄睡觉,睡着了也不能放下,一放下就醒。他们家的老大当年睡觉不仅要大人抱着,还得摇着才能入睡。她纳闷为什么我们家俩孩子从来睡觉都是自己入睡的,我跟她说,我们家孩子从小好带没有秘诀,就是你家人太多了,太喜欢抱孩子了,所以惯出了这毛病。她承认我是对的。因为都喜欢孩子, 抢着抱孩子, 哄孩子。慢慢孩子就喜欢被抱着了。 结果大人发现太累了, 想改过来却很困难了。
第一位花粉说的孩子光脚走路不听劝的问题。
我还想顺便说下关于孩子的饮食卫生。我以前认识一个朋友,夫妻俩都是很高的学历,丈夫有博士学位。中年得子,太太辞职在家带孩子。一岁多的孩子吃饭,当妈的都自己放嘴里嚼嚼,然后再喂儿子,我第一次看到,差点没倒吸一口冷气。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说,只好很婉转的说,万一大人嘴里有病菌,会传给孩子。很多家长会用自己的筷子给孩子喂菜什么的,这是很不卫生的,虽然大人觉得自己没病,但是大人口腔里的细菌,到了小孩子口腔里就可能成为隐患。后来这孩子大点了,她终于让孩子自己吃了,但是,青菜什么的蔬菜类,都会用把剪刀剪得碎得不能再碎,才喂孩子。她说她家孩子有“粘喉”的问题,我当时都没听懂这词。她跟我解释,就是吃菜咽不下去,会黏在喉咙里,会呕吐。所以必须剪碎了。和她这么一比,我们家小花朵一岁多就开始拿着大勺子,自己往嘴里塞东西吃,好像是我这妈太不负责了哈。但是如果她开始不是那么自己嘴巴嚼碎了, 再喂孩子,让孩子压根不需要自己咀嚼,直接下咽就好了。 那孩子应该有同龄孩子一样的正常的咀嚼能力, 大概也不会导致这容易“粘喉”的毛病。
还有一次和很多朋友约了去饭店吃饭,在座其中一家人的儿子当时五岁多,由外婆带大,只吃饭不吃菜,他打小吃饭,就是拿汤泡饭,然后就这么囫囵吞下去的,孩子到是养得很胖,但是有点过胖了。牙齿都是很小一粒粒的,很明显是缺乏该有的咀嚼,所以牙齿发育不好。
有时候大人养孩子太过仔细了, 很多时候未必有好的效果。当然个别孩子先天吃东西容易呕吐, 或者体制有差异的,另当别论。大部分正常没有特别饮食障碍的孩子, 家长就不该越俎代庖。
我们家吃饭大部分时间是分餐制的, 一人一个餐盘,花朵姐妹的餐盘是HELLO KITTY的,里面有隔断的,就象快餐店那样的。吃饭的时候就把每人的饭菜都分到了各人的盘子里,开吃之前,如果觉得吃不掉,就先分出来。所以,对于我来说,洗碗真是很EASY的事哈,一人一个盘子,外加一个汤碗。嘻嘻。既卫生又省事。家里如果请客的话,也是每个菜里都放一把大的勺子,或者叉子。尤其是在冬天流感高发的季节了,避免交叉感染,不论是对大人和对孩子都是好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谁不嫌弃谁没什么直接关系。就是为了大家都好。
随便回答几个提问, 就洋洋洒洒写那么多字, 我大概真是年纪大了, 越来越罗嗦了。 发两张照片养养眼, 大家算是调剂下看字的疲劳吧。秋天时候买的两盆菊花。一红一黄。
补充一下:
我看了下面朋友的评论, 关于光脚走路对孩子足弓发育好的说法, 和质疑我出的法子有对孩子恐吓之嫌这两条。
我们家俩孩子, 从小到大, 一年四季,
在家里是不穿拖鞋的,袜子大部分时间是穿着的,除了夏天。他们就是这么在地砖,地板,地毯上走来走去。所以,袜子的损耗率挺高的。
斯波克育儿法说的三岁前光脚走路,对孩子足弓发育好,我并不反对。但是,这也得看季节,地域和室温吧,象北方这些有供暖设施的房子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在上海这些冬天很阴冷,而大部分房子室内又没有中央供暖的南方城市里,冬天孩子如果袜子都不穿,光脚在室内大理石地面,或者地砖上走,那么才几度的室温下,不就和光脚在冰上走差不多么。中医说,寒由足底生。足部的保暖是很重要的。我想科学育儿也得灵活掌握吧。你在有供暖房子里可以光脚走,不等于换个城市,换个房子也能这么干吧。
关于恐吓孩子。 我觉得让孩子知道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会导致身体出状况,从而生病住院的样子,算不上恐吓呀。所谓恐吓,应该是这么说话的:你要是不吃绿菜,不穿袜子,我就带你打针去,送你住到医院去。我就不管你了,让医生来管你。看你怎么办。
我们只是告诉孩子可能发生的结果,是这么说话的:你要是老不吃绿菜,身体就会缺少很多好的营养,就会不健康了。要是老光脚在冰凉地上走来走去的,就会着凉的,就不得不去看病了,要是严重了,还需要打针呢,妈妈会很心疼的。要是住院了,妈妈会很想你的, 你也不想和妈妈分开吧。
这就是告诉孩子如果他固执己见,可能会产生的结果,这和恐吓是两回事。比如花粉一号说朋友三岁多的孩子出门老乱跑,压根不管父母在哪里,于是她告诉孩子如果乱跑,被人贩抓走了,会被摧残肢体,逼着去要饭,或者卖给别人家。这也是告诉孩子不听劝告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孩子一下子就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老实多了。这样的害怕和比孩子走失带来的后果相比,哪个更让父母该操心呢。
讲道理,有时候也许家长未必讲得到点子上, 比如你跟一四岁的孩子说, 不穿袜子, 在冰凉地上走路要着凉的,要生病的,她觉得生病就生病好了,没什么大不了,我不怕吃药的。她并不能认识到生病可能不只是吃些药那么简单。那么只好让她亲眼看看,生病要是严重会是怎么个情况。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看实例总是来得印象很深刻的。让出门爱自己乱跑,不告诉家长去哪里的孩子,看部拐卖儿童的纪录片,估计孩子以后出门的表现会好很多。这比你唠唠叨叨讲十几二十遍要管用得多。要是担心这就会吓坏孩子,而不把可能发生的后果说出来的话,那么孩子可能真的无所畏惧,这并不说明孩子很勇敢。只能说明是无知,因为无知而导致的无畏,可能演变为无所约束,也可能继续演变为无法无天。
人总该有所畏的东西, 大人, 小孩都应该有的。谁都怕生病, 怕死,所以要注意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如果谁都怕犯法,从而老老实实做人,官不贪, 商不奸的话, 这社会肯定河蟹多了。
换句话说, 就是大人小孩都应该明白,凡事得有个度,有个界,不要随便跨过那个度, 也不要随意越过那个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