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克散文:《二手爸爸》

标签:
鲁克散文二手爸爸三笔字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史速建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日前百度自己的原名“鲁文咏”查资料,无意间发现了19年前的第一本书法著作——《三笔字帖》——静静地躺在二手图书的名单里,还特意注明了:九成新。
女儿在电话里说:“爸你放心,我很快就给你拍回来!”我说那你可得抓紧呀,不然要被人买走的!女儿笑,“老爸,您没那么好卖的,好卖的话早卖了,您哪会跑二手市场待着去呀?是不是?”我晕。女儿当时正忙活大学里的什么事儿,火急火燎的,“还有别的事儿没?没有?那再见了哈——我亲爱的二手爸爸!”
门开一条缝,寒风呼地涌进来,我打了个寒颤。片刻,快递员呼哧呼哧跑上来,一头的热气。“来,请签字。”
签了字,接过快件,关门,一阵恍惚。妻递过剪刀,我开封,又打开一层塑料纸——
我看见了失散19年的自己或亲人……
这本书的书稿完成于银行学校就读期间。那时候书法热潮正席卷全国,我那时的精力也真是旺盛,全国一有书法展览就不放过,获奖证书一摞一摞的;那时候我总往图书馆跑,看各类报纸,专门看刊头和编辑姓名,从各省地到中央报纸,采用过我刊头题字的,不下一百家;那时候各类字帖也是层出不穷,不少同行就鼓励我说,你也弄一本吧,获了那么多金奖,条件早够了。我想好吧,但要出就出本有特色的,总跟在别人后面就没意思了。假期里,一个上师范的中学同学无意间说,他们师范院校一直提倡“三笔一话”,我问什么叫“三笔一话”,他说“一话”就是普通话,“三笔”就是钢笔、毛笔、粉笔。我一拍大腿!有了!我就出一本《三笔字帖》!
创意和书稿得到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认可,责任编辑史速建给予了莫大的支持和帮助。那是我收到的人生第一张大额稿费单:三千七百多元。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笔不菲的稿费啊!
史编辑破例多给了我一些样书,但哪够啊?三下五除二就没了;因为总有亲友要赠送,我后来不得不自己掏钱从新华书店买了一些,最后只剩一本,我说什么也不送人了,谁要也不给。这唯一的一本家底儿,从苏北带到南京,又从南京带到了北京,嗨,最后还是没留住——七八年前被一个作家圈的好友硬拿了去。
感谢二手市场,让我的青春宝贝失而复得;也感谢女儿,从这本字帖出版起步,我和牙牙学语的她开始了共同进步和成长。
我静静地端详着这本字帖,仿佛在看一本传家的影集,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是年轻时的自己或未老时的亲人。字帖出版的时候,女儿刚刚两岁,一转眼,19年过去了。女儿从小猫那么大点儿,长到如今的亭亭玉立,我也从一个毛头小伙子,长到如今的半老徐爷,你不能不感叹时光的无情。但是,这本二手图书却还崭新如初,仿佛这19年的风风雨雨,它丝毫都没有经历过。
女儿电话来了,怪声怪气的,声音打着弯儿:“喂——”
我也学她的调调:“喂——请问,您找谁?”
女儿哈哈大笑起来,“小样儿的!我就是问一下,我的——二手爸爸——货到了没?”
我说到了到了,哎,你几号放寒假呀?女儿回答说,快了快了,您再忍个20天!哦不对,19天!我说那车票你可得提前订好啊,别到跟前又火烧屁股似的。女儿说知道知道,您不是二手婆婆,也不是二手妈妈,知道吗?您是我的——二手——爸爸!
每次跟女儿贫嘴,我的心底都有着狗妈看崽般的温柔。
放下电话,我拿着字帖来到书案前,就着砚中余墨,信笔在扉页题字——
谨以此书纪念我逝去的青春,并留给我亲爱的女儿鲁姜楠。你的——
二手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