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书法对联情人节楷书鲁克瓦当沉心静气随笔腊肉大足李鑫上海短信 |
分类: 散文随笔 |
情人节,一块珍藏五年的腊肉
2月14,这个日子,空气里满是玫瑰的气味。
一早就起来整理原创摄影配诗集《含诗射影》,直到眼睛发蓝,刚小睡了一会儿,又被好心的短信弄醒了。本以为又是祝我节日快乐呢,一看,还真不是——是卖黑车的——本田越野,4万。一笑。爬起来,习惯性地写几笔,只为了让自己沉心静气——曾几何时,我把书法日课当成“接地气”的方式之一了。
今天写的是大楷自撰对联:湖静云题画,林幽鸟赋诗。
作为诗人,浪漫充斥着我的每一根血管,然而现实生活却往往并不如意,有时甚至残酷得让你哭都哭不出声来。我是一路挣扎着活过来的,而这苍茫人间,又有多少人活得远比我最艰难的时候更艰难。
写完字踱到厨房阳台,像往常一样,我又习惯性地看了看那块珍藏多年的腊肉,除了一层灰尘,完好如初。全家人一直舍不得吃,我决定明天切一小块,做来尝尝;我想它一定味美非常,这跟玫瑰的味道大约不同。
“2007年春节前夕,一则新闻震惊全国:出身寒门的复旦大学博士李鑫,为了救治绝症母亲并陪她过一个缺憾多年的团圆年,万般无奈之下决定放弃来之不易的学业。迢迢千里、一路血泪啊!就在举国欢庆、万家团圆的时刻,返乡尽孝的李鑫用生命为我们奏响了一曲催人泪下的《回家》……”
这是我为《家庭》杂志采写的一篇纪实稿的导语。文章的结尾,也说明了这块腊肉的来历——
“临走那天早上,老父亲硬是将一大块腊肉塞到记者包里,病入膏肓的老母亲一边呻吟,一边虚弱地解释说:‘这个肉……你们北京……没有。一点心意……别……嫌弃……’这时邻居过来,说漏了嘴,记者才知道:那腊肉竟是向这位邻居家借的……
“李鑫送我,一路话不多;背着那块不忍带走却又无法拒绝的腊肉,滚烫的泪水一次次涌出记者眼眶,落在崎岖而坎坷的楠林山路上……”
人间多苦难,我的力量多么有限,好在这微薄的力量,也给这苦难人间带来过那么一丁点儿的温暖;而事实上,在付出这点温暖的同时,我收获的却是更多、更大的温暖和力量,正是这些温暖和力量,让我对这苦难人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热爱和留恋……
2008年2月17日,李鑫在我的博客里留言说:“我的母亲几个月前离开了人世,在她去世后,我又回到上海。现在当地政府每月给予父亲一些生活补助和药费。在此多谢大家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度过了难关,其中有当地政府、下岗工人、学生等,特别是记者鲁克,他不但身体力行而且还发动周围的人帮助我们全家,我们全家都很感激他。我和他朝夕相处了三天多,较多地了解他的一些人生经历,他的爱恨情仇……”
爱是相互的,可以传递的。以下是我给李鑫的回复——
“老妈妈走了,但她朴素的爱会永远留在你的血液和记忆里。祝福老妈妈在天之灵安息。
“昨天深夜我从外面回来,很累,睡得比较早。手机关机在充电,此刻已经是凌晨了,开机看到你的短信,又在这里看到了你的文字,很感动也很感慨。爱有多种表达方式,真心的爱,不论多么微小,都是这人世间最纯、最美的诗歌。
“祝福在上海继续学业的你。弟弟,你一直都是好样的,希望你永远都是好样的!你将是我们国家新一代的科学家,希望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为国、为民奉献智慧和才华的机会,不辜负老妈妈生前的最朴素的期望。哥哥在远方祝福并看着你!”
感谢李鑫,我远在上海的兄弟,每逢佳节都记得我这个北京大哥。李鑫,知道吗?节日里的短信,少有的几个人不是群发的,其中就有你。我一直舍不得删,一直存着,不擅辞令的你那些最朴素的祝福,我会珍爱一生。
老妈妈走了,但我觉得她还活着;人生短暂,而爱永恒。
李鑫,我的兄弟,我说过,你们家我还会来,我说话算数;生命中总有些东西不会褪色,一如你家门前的那丛竹子。
有爱,每天都是节日。
不是吗?
——————————————————————-
朋友,如果你觉得生活不如意,工作不顺心,烦闷,憋屈……那么,请点击参阅:纪实-《陪绝症慈母过个年,博士孝子弃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