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推荐鲁克的一首诗《百年之后》
(2010-12-10 23:33:16)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贴-震撼、思考或感动 |
此刻,大风止息,世界安定,心也出奇地平静下来,读着诗友读我诗歌时的心理话,莫名温暖。转过来,珍藏,并与朋友们分享。感谢贾兄常文。握。
推荐鲁克的一首诗《百年之后》
看书喜欢从后面翻。一下子就看到了这首诗《百年之后》,很快读了进去,然后,很长时间没有出来。思绪翻滚,感触深多。
爱和死,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诗言志,诗抒怀,诗唱怨,爱和死,便尤其成为诗歌不离不弃、永远新鲜的题材。这首《百年之后》是藏在鲁克尚未出版的诗集里(诗集名称暂保密)的最后一首诗。我不知道鲁克为什么把它放在最后,是暗示生命的最终结局,还是觉得它写得很棒足以压轴?
不管怎么说,这首诗短而有味,如果放在唐代,也是很好的绝句。它既一名普通人的生死观,更是一名诗人面对死的坦然而又不甘、痛苦而又解脱、热爱而又无奈的复杂心态----表面上看,它却如此优美、淡定、不急不躁,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百年之后,我的名字被野草覆盖”。非常大气的想象。一个人也许到最后就只是别人嘴里的一个名字,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当那个有灵魂、有血性、有骨骼与肌肉的人不在了,名字也就深埋在地底下了。“像初生时一样,我熟睡在母亲身旁”。仿佛漫不经心,却又温暖如春。婴儿,母亲,是世界上最亲密最难以分开的关系。当一个人离去,如同回到母亲怀抱,是不是另一种幸福?我曾经以为“出生”好,后来觉得“出生”仅仅是个动作,不具有延续性,也没有“初生”所代表的那种状态。
“所有的梦也都睡去了,日月无语
河流继续向东;斜飞的燕子依然来自南方”
很平静的叙述,具体而生动。诗歌不需要解说与议论,只需要呈现,细节的呈现。“百年之后”的情景:万物都在继续,日月不曾增减一分光芒;河流还在向东流去;象征可爱和生机的燕子,一年一度,南北飞翔。一切照旧,完全没有一个人离去的痛苦与悲伤。确实,一个人走了,只有亲人最不能释怀,最伤心。每天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在出生,在离去,人类就在生生死死中,生生不息。我想起李白诗“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生就象一次旅行,短暂无常,漂泊无定,只有死亡才是最终的归宿和家园。每个人,或者说是万物,都是这样。在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面前,唯有平静,唯有从容,才是大智慧,大觉悟,同时也是大慨叹。
“没有谁在意我的冷暖与爱恨”,点出了诗的最终主题。每个人都很渺小,莫不说普通人,就是那些大人物,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羊群踩过头顶,野菊开遍山岗”。一切如同没有发生过一样,如同“我”没有来过一样。原本,这是种愿望,“悄悄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但真的是这样吗?一颗心真的就那样愿意让风把一切都带走吗?
还真不好说。但诗歌到此足矣。其他的更多内容就由他人思考了。
节制,简炼,总共三段六行,却充满了张力,诗意绵绵,弹性十足。我们能从中想到很多,有些恐怖,有些伤感,更多的应该是忘怀得失,溶入天地的平静吧?还有平静底下的更多复杂情感。---这恰恰让我们感到了生活的美好,诗歌的美好。
百年之后
百年之后,我的名字被野草覆盖
像初生时一样,我熟睡在母亲身旁
所有的梦也都睡去了,日月无语
河流继续向东;斜飞的燕子依然来自南方
没有谁在意我的冷暖与爱恨
羊群踩过头顶,野菊开遍山岗
2009.2.4
2010年12月10晚上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