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鲁克评诗》及诗话 |
温暖
掀开外套
一册小学课本掉到地上
摘下胸罩
一枚红色粉笔从乳沟滑落
第一次出来卖
难免会有泪水
男人用舌头
舔舐她咸咸的眼角
只有这条阴道
还能换点真金白银
供三个弟弟上学
这身皮肉算得了什么
男人兴奋异常
居然能嫖到
一个白天还在
课堂讲课的女教师
只有最无耻的看客
才会去讨论她触犯的法律
每一条义愤填膺的舌头下
都躲藏着一颗嫖客之心
终于有一天
读大学的大弟知道了真相
在信中假装无意提起:
某人不小心染上了爱滋病
这份关切来得如此小心
姐姐又一次流下泪水
身上的男人用舌头
舔舐她咸咸的眼角
鲁克赏评:
沈浩波,因其倡导并领军的“下半身写作”而广受争议,坦率地说,本人对其主张也一直是持反对态度的,而且态度坚决。然而,半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沈浩波的《温暖》,灵魂深处却蓦然战栗。这首诗当时忘记复制保存,以至天长日久,连标题也忘了,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也没能帮上忙,于是辗转找到沈浩波的博客,纸条留言,终于有了结果。
抛开“下半身”这个在常人看来带有明显叛逆性质甚至多有猥亵之嫌的词,抛开对这一写作群体的偏见与成见,单就一些具体的篇什来看,“下半身”群体中真的不乏好诗,譬如这首《温暖》。
这首诗的写作动因显然来自一则社会新闻,而这个新闻本人当时也关注过,甚至想追踪采访写成一篇深度纪实,但最终没有实现,主因在于,这是个过于“负面”的报道,各关口甚至包括杂志本身,对这类选题都是讳莫如深的。而沈浩波以诗歌的形式将这一事件给予了诗性与人性的还原,那份真实的沉重与沉痛,无需任何遮羞布来掩饰,在这里,诗歌真正回归了她的本源。
诗者,情怀也。日前山东作协某领导以地震遇难者的口吻写了首所谓的词,不仅音律出格,人品更是广遭质疑,何也?盖因其大作缺失了一个诗人起码的道德良知——没有暖性情怀的人,怎能称之为“诗人”?!
而沈浩波的这首诗,口语的叙事里多有冷峻的思辨和诗性亦即人性的关照,他在道德家们羞于启齿的妓女事件中充当了一个特殊的“参与者”,而绝非麻木冷漠的看客。“这份关切来得如此小心/姐姐又一次流下泪水”——这份“温暖”来自弟弟对姐姐卖身助学的感恩与体恤,是否也来自诗人桀骜不驯的笔尖背后那双嫉恶如仇、悲天悯人的朦胧泪眼呢?
面对突如其来的温暖,长期处于麻木而寒冷境地的人们,本能的反应不会是松散怀抱,而是更紧地抱住胸或肩,猛然打一个清醒的寒颤……
[好诗精鉴]为本博的一个固定栏目,不定期地向读者推荐好诗,一诗一评或组诗综评,力求剖开诗心,祭献真纯。“不看名气,但选好诗”是这个栏目的选稿宗旨,恳望得到大家支持。请大家将自己的或看到的——感动、触动或震动过你的诗篇以留言或跟贴的形式推荐给我,我都将认真拜读,择优点评向网络和专业纸媒推介,并结集出版,向入选者寄赠样书。(请读者转贴时一并注明出处;请原作者见到本启事后将通信地址以留言形式告知。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