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千年甲骨文

标签:
银川金宝桃花岛书画收藏甲骨文王炳文王懿荣 |
分类: 金宝做嫁衣 |
幽幽千年甲骨文
文/银川金宝
这一刻,我站在王炳文先生的一幅甲骨文书法作品前,仿佛看到历史那一头,一群祭祀的人围绕在巫师的四周,静静等待神灵的昭示。
神灵用她特有的方法,为文字拉长了时空的距离。殷商和它以前的祖先,不再是神话的传说。
文字,为我们一一记录了先祖的生活,这就是甲骨文。
如果100多年前,王懿荣先生和那次神奇的相遇擦肩而过,或许甲骨文早已变成人们的药引子,被消化在悄无声息之中。
又拿什么考证我们灿烂的文明之源。
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为我们保留薪火相传的证据。
感谢甲骨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没有湮灭在慢慢历史长河中,感谢文字,让甲骨有了一份历史的担当,甲骨文由此成为神圣的文化图腾。
喜欢甲骨文,因为那份寞落的执着,她像一个贵族的后裔,固执的守望着那份高贵。
高贵,才是甲骨文真正的身份,不仅仅是因为它是用来记录王室祭祀的隆重或者国家战事的胜败,而是因为对文字的崇拜,对文明的崇拜。
那一片片龟的灵骨,那一刀刀的精雕细刻,那一份虔诚的心境,那一份孤独的坚守,在慢慢的岁月中,烟熏着火燎着,沉淀着埋藏着,变迁着发掘着,等待、等待,直到那一天掀开她神秘的面纱,惊艳的立在我们面前。
甲骨文和它记录的历史,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对祖先创造的文明顶礼膜拜。
当甲骨文走下刀刻的龟背,当人们拿起毛笔,一笔一划揣测、临摹那份古意,苍拙的美感立刻穿透时空,以大美俏立在世人的面前。
绝地通天的幽玄感,赋予甲骨文通达神灵的职责,国之大事,在于祭祀,祭祀贯穿于整个殷商社会生活之中,能够从事祭祀职业的只有少数人,在当时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那幽蓝的夜晚,星朗月明,那燃烧的篝火周围,聚集着刀耕火种的人群,睁大眼睛盯着举起黝黑陶碗的巫师,听着他念念有词的祈祷,等待着神灵的降示,一年的风调雨顺,一家的平安吉庆,一战的成功失败,一国的兴旺发达,都被巫师一刀一刀刻录在龟背上。
刻录出生命盛衰的旋律,刻录出联通天地的纽带,那线条,就是冥冥中,神灵对她子民的昭示,中国文字的线条美由此牢牢的占据一个高地。
甲骨文是在人类童年时期,混沌自然状态下,对美的朦胧认识,彰显了出漫烂于行,朴归于心的稚嫩与童趣,具有原始之美。
第一次看到王炳文先生的书法时,就被他的甲骨文作品深深地震撼。
一种书体,只有深刻的领悟其产生的背景,才能很好的把握其精髓。
甲骨文的诞生,具有浓烈的宗教形态,而宗教给人以心灵上的皈依。甲骨文的宗教情怀,是先祖在蒙浑时期对神灵敬畏的一种表现。人,只有具备了敬畏之心,才能建立起自己的道德体系和信仰标准。
而宗教之美则是大道之美,为此才能理解甲骨文的稚嫩与童趣和古拙与大雅是相通的。王炳文先生的甲骨文书法作品,直率、自然,于法度之中,有跳出法度之外,形成了率真天成,古意盎然,直追高古的风格。
在欣赏王炳文先生的甲骨文书法作品时,需要沉心静观,感受斯时斯刻,那一群先民在做什么;感受斯情斯文,那一位书者心里在想什么。
此时,人与书,人与文完全融合在一起,仿佛一道玄光,打通天地,情不自禁的对先祖起了膜拜之心。
这就是幽幽千年的甲骨文之美!
http://s1/mw690/4ca5789cxd403b775a0a0&690(王炳文先生甲骨文书法作品)
http://s11/mw690/4ca5789cxd403c315e9aa&690(王炳文先生甲骨文书法作品)
http://s10/mw690/4ca5789cxd403b7cdd4e9&690(王炳文先生甲骨文书法作品)
相关链接:王炳文,中书协会员,甘肃省定西市书协副主席,通渭县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