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痴”变“书淫”的皇甫谧

皇甫谧(215—282),西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幼年过继给叔父为子,迁居新安(今河南渑池县)。少年时,不喜学习,直到20岁整日游荡无度,乡里人认为他“痴”,叔母任氏为此十分忧虑。
一天,皇甫谧弄到一些瓜果,高高兴兴地拿回家献给叔母,叔母恼怒至极,对他严词训教说:“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叔母的一席话,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从此,他痛下决心,拜乡人席坦为师,一边耕种务农,一边勤奋苦读,废寝忘食,通读经书史籍及诸子百家书,性格也由好动变为好静,终日手不释卷,养成了沉静寡欲,“耽玩典籍”的性格,于是乡里人改称他为“书淫”。
公元259年,皇甫谧编撰成《针灸甲乙经》一书,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针灸学专著,开创了针灸学的先河,被历代医学家奉为必读之书,至今仍是国内外热衷中医的人阅读参考的重要著作。
——发表于2000年3月25日《中学历史报》初中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