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说课”的误区

(说明:这是我2001年写的一篇教育随笔的摘要,该摘要发表在《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1期,这是我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随笔文章。)
最近几年,为全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少中小学推行了教师“说课”制度。但从具体实践来看,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主要表现就是许多教师不理解“说课”的目的和作用,把“说课”当作上课,在“说课”时或者仅仅说清教学内容,或者简单复制教案,大大减弱了“授课”的效果,背离了“说课”的初衷。
其实,“说课”是一种新的教研形式,是备课和上课之间的过渡环节,展开的是具体教学操作过程的理论阐述,其目的是帮助教师对具体教学操作从深层次上加以认识,使教师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进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有鉴于此,“说课”的重点就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介绍基础知识、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也不是把自己的教案原原本本地复述给同行听,而是要讲清教学方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如此设计的理由是什么,这样设计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同时,要精要地阐明本节课要教什么,采取什么方法教,为什么这么教等,而“说课”的核心无疑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为什么要这样教。”
“说课”是严肃认真的教学研究活动。规范化的“说课”活动,能及时纠正教师在教材处理上的偏差和教学方法上的不当,使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整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各地中小学重视对“说课”活动的引导,真正发挥好“说课”的积极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