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舌(19)

暑假中,有更多的时间与同行交流探讨,这些同行中既有小学、初中老师,也有高中老师,话语中总是会涉及职称评聘事宜。不必讳言,职称是教师们最关心的事情之一,职称不仅关系到教师的个人声誉,更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现实情况是僧多粥少,不可避免会有很多教师不能够达到理想的职称,这让很多人焦虑忧心。有的教师请求我帮助写几篇论文,以增加评聘职称的分值;有的教师询问我有什么样的捷径可走;有位教师甚至直言不讳问我多少钱能够搞定职称。对这些,我都耐心答复:职称评聘是很严肃的事情,不是钱权就能弄来的,你潜心教学,扎实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再加上机缘巧合,就会顺利晋升职称的,千万不要想歪门邪道。有些人并不以为然。
在外人眼里,我是成功者,我29岁晋升中学一级教师,37岁晋升中学高级教师,46岁晋升正高级教师,拥有了“教授”头衔,但我的职称晋升之路并不平坦,也经历了一些波折,这在我最初的博文中谈到过。从教以后,我并没有将职称评聘放在心头,我从没有刻意去追求过,我信奉的是顺其自然的态度。大学读历史系,是我的自愿选择,因为喜欢,我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工作后自然是得心应手,曾经取得过比较辉煌的成绩。从工作第四年开始的教育写作,更是因为喜欢,年年都有在教学领域影响较大的文章发表,这一方面助推了我的职称评聘之路,另一方面也遭遇到某些人的嫉恨,出现过波折,但终归是受益更多。去年评上正高后,我依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撰写并发表了一些教学论文(《山东教育》《青年教师》都有三千多字的历史教学论文刊出),不少人都不理解,评上职称了还写什么呀!其实,写作是我的爱好,发表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写的过程,我更不是为了职称而写,若一开始我就是为了评聘职称去写论文,也许这样的功利性目的,不仅不会让我发表这么多文章,更不会在正高评审中脱颖而出。
如今很多学校都有正逢壮年的老师脱离了教学岗位去从事专门的管理工作,也有一些年纪轻轻的教师单纯从事教学辅助工作,以不上讲台为荣,我很替他们惋惜。在中小学工作,不站讲台,不与学生打交道,时间不长,自己那点业务知识就会丢到脑后,专业成长之路就会堵塞,是不利于长远发展的。
我大学的师哥老潘51岁了,依然坚守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一线,暑假之前,在《中政参》网站看到第七期目录上有他的名字,我很惊喜。前段时间,一起吃饭,才知晓是他的论文《“四精”案例教学法打造高效政治课》发表了。我从图书室借来细细阅读,对他的“精心”“精巧”“精深”“精准”四法佩服不已。若没有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如此“教学新说”是断然不会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的。潘是多年的高级教师了,还在为课堂改革和高效课堂而钻研和拼搏,那些远离课堂者在羡慕的同时,该有所感悟了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