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读过的书(5):《鉴略》

《鉴略》,(清)王仕云著。记述上起盘古,下讫弘光明朝事,是旧时学塾历史读物。鲁迅多次提及该书。
《坟·灯下漫笔》中说:“……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我们不必恭读《钦定二十四史》,或者入研究室,审察精神文明的高超。只要一翻孩子所读的《鉴略》,——还嫌烦重,则看《历代纪元编》,就知道‘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但在新近编纂的所谓‘历史教科书’一流东西里,却不大看得明白了,只仿佛说:咱们向来就是很好的。”
这是鲁迅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基于对历史苦难的不满,鲁迅有了批判传统的姿态,期望革新的立场。而历史苦难,在鲁迅看来,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之“奴隶性”而造成,于是鲁迅寄希望于人性之改造,具体说,就是“国民性”之改造,而这一切,源于对中国的“大爱”。“爱与憎”,是鲁迅深刻的内在张力所在。这是鲁迅的整体叙事逻辑。理解鲁迅这个逻辑,就可以理解鲁迅很多看似矛盾的说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