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朐周姑戏

(2013-09-22 14:13:54)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手涂鸦

临朐周姑戏

临朐周姑戏

    临朐周姑戏的前身是东路肘鼓子戏,也叫周姑子戏,是流行于临朐、益都(今青州市)、沂源、安丘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其演唱形式原始古朴,唱腔朴素优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多年来,一直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说起周姑戏的起源,在寺头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

    清朝末年,在离临朐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庵,庵内有一位尼姑,人们叫她周姑子。周姑子喜欢唱小曲小调,经常口哼小曲四处化缘。有一对要饭的夫妻特别喜欢周姑子唱的小曲,每天要饭归来,就在尼姑庵里住宿,偷听她唱小曲。

    周姑子回到庵中爱唱“尼姑思凡”。时间长了,夫妻俩学会了很多。从此,他们再上门要饭,就唱段小曲给主人听,以讨得主人欢喜。后来别的乞讨者也学这夫妻俩,到庵门下住宿学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多要饭的就学会了唱“尼姑思凡”。周姑子的小曲小调就广泛传开了。

    周姑子戏演唱的内容,题材多是民间传说,表现的风俗民情、伦理道德,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道出了他们的心声,群众喜闻乐见,尤其表现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的剧目,妇女观众尤为欢迎,所以当地群众称肘鼓子戏是“拴老婆橛子”。受其感染,男女青年为争取婚姻自由而抗争的事屡屡发生。有些周姑子戏的剧情和唱段,几乎家喻户晓。直到现在,在一些偏僻的、交通不便的山区,如临朐南部山区的寺头、九山、蒋峪、吕匣、白沙、杨家河、石家河等地的数十个村庄,仍有业余或季节性戏班在活动。

    周姑子戏的传统剧目很多,比较流行的有《思春》、《天仙送子》、《双生赶船》、《风筝记》、《梁祝下山》、《蓝桥会》、《跪花亭》、《三宝山》、《倒听门》、《站花墙》、《王二卖草》、《休丁香》、《乱石山》、《双钗记》、《崔寡妇上坟》、《赵美蓉观灯》、《秦雪梅吊孝》、《绒花记》、《北平府》、《采药》、《双贞节》、《金镯记》、《宝莲灯》等四十余处。

    周姑子戏的主要唱腔是“周姑正调”。该唱腔原始古朴,优美动听,既能叙事又善抒情,一般是以“四句腔”开头,然后以三腔、四腔作为上、下句而反复使用的板腔体。周姑戏唱腔的主要特点是唱腔原始古朴,行腔大起大落。由于旋律跳跃性强,唱腔极具山歌风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