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多年前发表的三则小评论

(2013-09-20 15:44:08)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小评论

十多年前在《大众日报》《农村大众》发表的三则小评论

十多年前发表的三则小评论

报刊请少些中外文混杂

    阅读报刊,常见到中外文混杂的情况,在报道之中夹有诸如BBS、IDC、SEC等英文缩写,让不懂外文的读者看着费劲。也许写文章的人认为这些外文缩写很简单,人人都应该懂的,但别忘了我国的国情,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懂外语。因此,希望报刊多为读者着想,除像WTO这类已被人们所熟知的词汇外,尽量少用外文缩写;遇到非用不可的情况,可以加注汉语意思,以免让读者产生阅读困难。

 

舆论监督应指名道姓

    阅读报刊,经常见到一些批评性报道或者反腐败的稿子中出现“某地”、“某人”之类让人一头雾水的化名。此举也许是为了保护这些被批评者的面子,但它的警示作用却大大削弱了。有时候,还会引起读者的猜测,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笔者认为,批评性的稿子,只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让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才能促使被批评者改正错误,才能开展有效的批评和监督。用隐去姓名的办法给犯错误者留点面子,不是对犯错误者的真正爱护。愿舆论监督能指名道姓。

 

小心孩子成了“电脑人”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衷于上网漫游。笔者曾在一所县城高中做过调查,空闲时间喜欢上网的学生比例达到一半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聊天、打游戏,真正学习科学知识的寥寥无几。一些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只要有空就上网,有时痴迷到连吃饭都顾不上。
  迷恋上网对青少年的危害是很大的,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会严重影响学习和人际交往。有的学生因为沉迷上网变得孤僻、冷漠,出现情感障碍,变成了“电脑人”,就是典型的例子。
  希望学校和家长多关注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引导他们科学上网,尽量把网络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