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久远,文脉深厚,远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其前身山东师范学院成立于1950年10月,系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1981年8月,学校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是首批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建设单位。
学校植根齐鲁文化沃土,汲取泉城人文灵韵,秉承“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和“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自觉传承创新齐鲁文化,努力彰显教师教育特色,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文理并重、学科齐全、治学严谨、基础扎实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分校本部、长清校区两个校区办学,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现有全日制学生37316人(含历山学院学生3148人),其中研究生4924人,另有留学生211人、成人教育学生19337人。现有24个学院,79个本科专业,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十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学位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22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1个。
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精良。现有教职工2647名,其中专任教师189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51人,正高级职称385人、副高级职称777人,博士生导师136人。5人次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全国“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8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荣誉称号,86人次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有6人6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5人12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4人9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学校领导连续4届当选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先后9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
学校教学成果丰硕。承担国家教育部门“质量工程”全部类别项目,4人获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0项,建成国家教学团队2个、国家精品课程4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9个专业分别被国家教育部门、财政部门批准为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在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山东师范大学是国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十一五”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2200项,其中主持承担国家“863”、“97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70余项。2012年,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社科重大成果奖3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以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省自然科学最高奖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300余项。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个团队入选国家教育部门创新团队。主办6种学术期刊,其中核心期刊5种。
学校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初高中教育、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教育、直到博士后研究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从本科教育到教育硕士、直至教育教学论博士学位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系统,是全省同时拥有这两个培养体系仅有的高校。是山东省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联盟牵头单位。在教育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成果显著,获奖总数居省属高校首位。体现教师教育特点和优势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填补了山东省空白。
国内外合作交流广泛。是国家教育部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82所院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有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个。在韩国、肯尼亚、美国合作建设孔子学院3所,是全国省属高校和师范院校合建孔子学院最多的高校之一,是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4万多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涌现出一大批教育家、著名学者、政治家、艺术家、企业家。学校多次代表国家、山东省参加国内外重要活动。近年来,学校学生2次获得残奥会冠军,连续7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女排冠军。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山东师范大学排名2013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榜第76位,是山东省仅有的入围该项排行100强的省属高校。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为建设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