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寻教师尊严》,茅卫东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定价:25元。)
http://img30.ddimg.cn/34/9/21043870-1_e.jpg
《重寻教师尊严》摘录
即使学生真的做错了什么,我们也不一定就得教育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只要这种错误没有对他人造成损失,我们何必事事严肃处理?给学生一个失败的机会,可能就是最好的教育。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应该不失为一种办法。如果有教师担心什么,那么不妨这么想:学生“吃一堑”都不能“长一智”,那么我们“批一通”又能有什么效果呢?
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了从事教育的人不应该是一个完全的现实主义者。教育者立足现实的同时,还需要仰望星空。
让学生自己回顾一个学期的经历,记下几件印象深刻的事情,记下自己的喜悦和忧虑,记下自己的心愿和计划,岂不比期末轰轰烈烈评优效果更好。况且,这样也可以大大减轻班主任的期末工作负担。
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同龄伙伴做朋友,很大程度上是与父母管教有关的。正是一些父母教育不当,促使自己的孩子与不良少年走到了一起,这种事例太多太多了。
教师的职责或者说是工作重点是什么?是帮助学生成长,而不是为了让学生信任自己,敬佩自己,更不是为了让学生“配合”自己的工作。
教育,没有“爱”是万万不行的,只有“爱”是绝对不够的。在“爱”之外,还有一个词,我们不应该冷落了它,那就是——真理!
如果我们的教育使得学生丧失的仅仅是想象力和创造精神,那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是如果我们的教育使得学生丧失了对人本身的关注,丧失了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丧失了对自由平等幸福的向往,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一个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环境,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不是很密切。……倡导诚信教育的人们,请想想“率先垂范”是什么意思;开展诚信教育的人们,请从“身体力行”开始。如此,诚信有望矣!
教育人、培养人首先应该尊重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长期在装有监视器的教室里学习会给身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学校的工作者和工作对象都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对人本身的关注。课堂理应生动活泼,学生的健康成长更需要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而监视器的存在,势必使师生感到紧张、压抑。
我们无力改变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我们无法改变升学竞争的激烈程度,我们也无力改变周围同行的行为,然而我们完全可以不罚学生抄试卷,我们完全可以不在午休时去上课,我们完全可以不让学生去做什么“智商测试”……至少,我们可以不拖堂!
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俯首听命,可能会给我们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但牺牲的却是学生健全的人格。作为教师,我们面对学生应该少一点师道尊严意识,多一些宽容和尊重。现代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需要智慧,创新更需要勇气。
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从小到大不知不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和有意识地道德自我训练而形成的,不是靠灌输道德教条就能培养出来的。……在德育方面,我们要提倡“己所不能,勿授于人”。德育,需要言传,更需要身教。
现在教师自己的灵魂虽不至于再被强迫改造,但动辄“与职称挂钩”的学习、培训、考试,让教师也无法真正获得一个能够产生独立思想的土壤。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教师的灵魂也是不得安宁。
教师与学生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群体,社会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岂能是教师要求学生做(不做)什么,教师首先要做(不做)什么呢?……“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我认为这句话的本意是说,教师要求学生遵守学生守则,自己先得遵守师德规范。也就是说,这里的“做到”应该是针对行为规范而言的,绝不是针对某一具体行为的。
教育事业是一项科学事业,她需要教师对事业对学生充满感情,她更需要冷静理智的客观分析与谨慎实践。
我们的教师绝大多数是敬业的,是爱学生的,但是以爱的名义,我们做了多少伤害学生的事情;这种爱,往往是以学生服从老师、让老师“管着”为前提。……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一段自由的时间,是学生健康成长所必要的。允许甚至鼓励学生持有与教师不同的观点,更是学生长大成人必须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