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让高中选修课程成“鸡肋”

(2011-01-29 14:35:18)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莫让高中选修课程成“鸡肋”(图片来自新华网论坛,向作者致谢)
莫让高中选修课程成“鸡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据此,高中推行课改后,每个学科都设置了数量不等的选修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选修课程在某些地区、某些学校却被“异化”,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究其原因,一是选修课程被“异化”为必修课程,学生和学校对选修课程没有自主选择权。拿高中历史课程来说,新课改后有三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按照《历史课程标准》“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三个模块”,但实际上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更由于高考的需要,一些地区和学校只开设了一个或两个选修模块,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这就背离了选修课程尊重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的初衷,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二是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高考中占分较少,很难引起学校高度重视。还拿笔者从事的历史教学来说,山东省高考历史选修只占10分,而且高考必考选修一,所以绝大多数学校就只开设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这一个模块,且围绕考点大做文章,根本不顾及学生的真正需求。

    高中选修模块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关系上来说,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补充、深化和拓展,是学生学习的“自助餐”,两者同等重要。只有必修与选修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在完善健全人格的同时发展个性,从而实现对一个完整的人的成全。因此,千万不能将选修课程视为“鸡肋”,各个学校都应该重视起选修课程的教学,开足开全选修模块,让学生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同时,笔者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考做一些改革,特别是高考的考查范围要充分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考查题目要体现开放性和灵活性,而不是直接规定只考一个或几个模块,让高考引领高中选修课程的健康开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春节三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