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的教育思想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熊,字兆贤,号梦邻,浙江余姚人。早年留学美国,师从著名哲学家杜威,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回国后,曾编辑《新教育》月刊,1919年被聘为北大教育系教授,随后又担任北大总务长,主持北大日常事务,后曾经三度代理北大校长。抗战胜利后,担任行政院秘书长。1949年后,在台湾从事土改和节制生育运动。
蒋梦麟的教育思想:
1、“完美的思想寓于完美的身体”
他认为,把体育和美育结合起来,让它们齐头并进,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真谛。
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天赋和秉性之中,教育的目的就是尊重这种价值,让每个人的特性发展到极致。“我能思,则极我之能而发展我之思至其极。我身体能发育,则极我之能而发展我之体力至其极。我能好美术,则极我之能而培养我之美德感至其极。我能爱人,则极我之能而发展我之爱情至其极。”
2、改“牧民政治”的教育为平民主义教育
他说:“强国之道,不在强兵,而在强民。强民之道,惟在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的社会。”
中国的教育,是牧民政治的教育;要改为平民主义教育,须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要“养成独立不移之精神”;第二,要“养成健全之人格”;第三,要“养成精确明晰之思考力”。
3、“举学校而尽讲职业教育,则偏矣”
职业教育好比房屋,普通教育好比地基,倘若等到高屋建成,才发现地基不稳,就来不及了。
4、“我就是一个无用的宋江”
他认为,“有真学术,而后始有真教育,有真学问家,而后始有真教育家。……无大教育家出,而欲解决中国教育之根本问题,是亦终不可能也。”
蒋梦麟晚年在回忆文章中曾说:“有人说北京大学好比梁山泊,我说那么我就是一个无用的宋江,一无所长,不过什么都知道一点。”其实,像蒋梦麟这样“一无所长”却“什么都知道一点”的人,才可能是真正的大教育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