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尝试“当头棒喝”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不妨尝试“当头棒喝”
读了《北京教育》2009年第四期“教师博客”发表的《一剂猛药》一文,我想起了自己教学生涯中的一件事情。我以为教育无法,重在效果,对特殊学生采取一些特别的办法,是必要的。
那一年,我做高一、六班的班主任,班里有个叫张伟的学生,父亲是当地比较有名的企业主,家庭条件非常好。由于父母的娇惯,张伟养成了不少坏毛病,最典型的就是做任何事情都随心所欲,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课爱上就上,不爱上了就找各种理由请假;学科检测,不喜欢做的题目就不做。不仅如此,他还将自由散漫视为“有男子汉气概”,鼓动班里的一些学生,在他周围组成了一个小团体,经常搞得班里乌烟瘴气。
一开始,我和任课教师对张伟采取的是和风细雨的赏识教育,对他摆事实讲道理,某次作业完成的比较好或某次检测成绩有进步,都给予大力表扬,但效果并不明显,张伟还是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有一次,张伟借口头疼让同学捎来请假条,在网吧里疯玩了一整天。我得知真相后,非常气愤,把张伟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你太让我失望了!一个高中生,一个小伙子,个子比老师都高了,还不知道学习,不知道遵守纪律,天天让老师和家长操心,难道不脸红吗?任何社会、任何组织都是有纪律和规则的,不守纪律不遵规则,最终会被淘汰,你好好想想吧!”一阵狂风暴雨后,我让张伟面壁思过一小时,并写出检查。张伟显然没有意识到我的态度会如此猛烈,乖乖地接受了惩罚,写出了保证书。此后,张伟的言行收敛了很多。我和任课教师趁热打铁,通过与家长交流,达成了共识,家校联合对张伟多检查多督促,勤指导多表扬,经过一个多学期,让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高中毕业,张伟顺利考进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