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介祺与毛公鼎

(2008-04-14 07:49:20)
标签:

文化

分类: 历史文稿
陈介祺与毛公鼎                       陈介祺与毛公鼎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陕西歧山县周原出土了一件价值连城的西周青铜器,它就是铸造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至前782年)的毛公鼎。该鼎出土时完好无损,高583厘米,口径479厘米,腹围145厘米,重347千克,腹内有铭文32行,计497字。毛公鼎是迄今为止已出土青铜器中铭文最长、字数最多的稀世珍宝,对研究西周政治历史和文学艺术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毛公鼎出土后,在咸丰三年(1852年)被古董商人苏亿年运到北京,时任翰林院编修的陈介祺以重金购得,并运抵故居“万印楼”的“十钟山房”内收藏。从此,毛公鼎在陈家密藏达58年之久。
    陈介祺,字寿卿,潍县(今潍坊市潍城区)人。出身宦门望族,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10年。咸丰四年(1854年),陈介祺的母亲在家乡病故,他借丁忧辞官归里,潜心治学,不再复出,成为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和文物收藏家。陈介祺一生收藏有夏、商、周三代钟鼎、古陶、秦汉印玺等珍贵文物数以万计,留下著作三十余种。毛公鼎被他购得后,他十分钟爱,从来秘不示人,只是请捶拓高手陈峻墨拓两套,分赠海内金石学家徐同柏和吴式芬等作释文。他自己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光绪十年(1884年),陈介祺去世,其家境日渐衰落。宣统二年(1910年),毛公鼎被直隶总督端方买去。次年,端方死去。其妾将毛公鼎质押于天津华俄道胜银行,1926年改存北平大陆银行。1930年,美国一商人愿以5万美元购买,学者叶公绰获此消息,集资3万元从银行中赎出。抗战期间,此鼎移存香港、上海,抗战胜利后,捐赠给国民政府。1948年,运到台湾,现存台北市“故宫博物院”。陈介祺对毛公鼎的保护和研究之功,是永远值得后人缅怀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遏制心罚
后一篇:桃花山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