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遏制心罚

(2008-04-13 07:54:4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遏制心罚
                               遏制心罚
    心罚是相对于体罚而言,是指教师用讽刺、挖苦、冷落、孤立、歧视等方式对待学生,使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摧残的行为。近几年,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教育行业自身作风的不断改进,体罚学生的现象很少了,个别胆敢对学生体罚的教师有的被追究了法律责任,有的调离了教育行业,有的被开除了公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中小学教育界,对学生进行心罚的现象,却远未受到重视。可以说,心罚这种无视学生尊严、人格与权利的做法,已经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头号杀手”。
    笔者从事中学教育十余年,有意识地调查过学生遭受心罚的情况。在一次问卷调查中,某中学一个班有80%的学生承认有过被教师言语中伤和侮辱的经历。曾有位中学生对我讲过他被老师公开斥责为“笨得像猪”时的心理感受,他说他当时唯一的念头是想杀掉那位老师。从那以后,他有一个学期都感觉无脸见人,整日郁郁寡欢,以至今日想来都有些不寒而栗。而在对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大多数教师坦率地承认对学生说过讽刺话或做过歧视所谓差生的行为,但他们对此并不为意。有的教师甚至以为,对学生采取一些过激言行,会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殊不知,正是这种熟视无睹经常出现的心罚行为,对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期的青少年的“杀伤力”格外巨大。不少学生就是在老师的风凉话中,感到了自己一无是处,变得自卑自弃,毫无上进心的;有时候,教师的一个行动,就会伤害学生的心灵,比如在某些盛行以考分排座次的学校,那些某一次被安排在边排或后排的所谓差生,心中立即就会产生屈辱感、挫败感和自卑感,只有到下一次考试名次提前了才能缓解,有的学生可能一辈子都忘不掉这次排桌,甚至会变得丧失了尊严感,影响日后的生活和工作。
    教育的宗旨是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和谐的人,而心罚显然违背了这一宗旨。心罚现象的大量存在,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不正确所致。在以教师为中心、,以严格的分数考核划分等次、区别优劣,甚至连德育都采用等级量化的体制下,教师只能急功近利,为求分数而不择手段,不惜采用种种心罚方式来“激励”学生。因此,要遏制心罚,关键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当作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自尊有自主的人来看待。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当前,教育部门应做到下列几点:第一,要强化对《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充分认识到学生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无论是体罚还是心罚,都是违法行为。第二,要提倡教师文明用语,不说“忌语”,创造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第三,要尽快去除“以分数排座次”等歧视学生的制度。教育主管部门要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像制止体罚那样重视心罚现象,让教师自觉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可以想见,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向心罚现象“开炮”,心罚这一隐蔽、可怕的心灵“杀手”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绝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