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养成教育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2007-11-01 08:38:44)
标签:

教育杂谈

分类: 读书荐书
为养成教育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为养成教育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2006年2
8日《中国教师报》“深度访谈”发表了记者解成君采访“养成教育”专家关鸿羽的长文《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养成教育的理论、原则、方法和需要深化研究的问题,对养成教育的顺利实施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毋庸讳言,尽管各地中小学都比较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但由于对养成教育的理解有偏差、方法不得当,加之养成教育的成效不能立竿见影地显现,不少学校的养成教育还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和要求上,甚至还存在着违背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些问题,引起不少学生的反感,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一文恰如雪中送炭,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为学校养成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首先,澄清了学校和教师在养成教育问题上的一些模糊认识。比如,针对养成教育绝对化倾向,关鸿羽认为,只重视行为习惯训练是不够的,还要跟上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养成教育只是德育的一个方面,教育的结果不能只局限于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思想深处发生变化,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样发人深省的论述在文章中比比皆是。
    其次,明确提出了养成教育的若干原则,为养成教育实践指明了方向。比如,关于养成教育的内容安排,关鸿羽提出了三个原则:一是养成教育内容要规范化。学校要很好地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是养成教育内容要细目化。要把教育的内容“做小、做细、做实”;“给孩子提要求要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三是养成教育的内容要序列化。要结合学生的成长过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开展教育。
    第三,具体阐述了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拨开了罩在学校和教师头上的迷雾。比如对养成教育最重要的方法——训练法,关鸿羽指出,教师在实践中要做到“十个结合”,要注意“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最少连续训练六周”;“训练必须严而又严,不要有例外”;“要把握关键点,抓好第一次”。这些阐述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让广大教育工作者茅塞顿开。
   《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耐读耐思,思想性和指导性并重,一线教师欢迎这样的深度访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马状元轶事
后一篇:灿烂的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