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应从读书开始
近几年,有不少学者在探讨中国教育的得失时,都提到缺乏人文关怀。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的教育仅仅是把知识、概念传授给了学生,而没有把文化、文明和科学的理念传授给学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乏“有文化”的教师。所谓“有文化”的教师,按照齐健先生的说法,就是按照人文自身的规律教化天下,使人们对向真、向善和向美的文明追求程度不断提升的教师。
坦率地说,我们并不缺乏对教科书内容了如指掌的“知识型”教师,他们能把课本基本知识讲得头头是道,所教的学生在“知识立意”的考试中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他们中的很多人恰恰意识不到课本知识中蕴涵的思想、情感和精神等真正富有教育价值的内涵与灵魂。在这样教师的教育下,学生依然走不出“有知识没有文化”的怪圈。
要改变教育缺乏人文关怀的状况,就需要造就“有文化”的教师,而“有文化”的教师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爱好读书,善于从中外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曾对几所高中和小学的教师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参加工作后除了教材和教参外,就很少阅读其他书籍了。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的教师,能成为一个有人文精神、有良好德性的教师?因此,我们以为,教师教育应该从读书开始。各地、各学校都应该制定一个教师读书计划,用几年时间让教师们潜心读一些教育理论专著和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如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读朱永新的教育专著,读孔子的《论语》等等。
教师们沉下心去读教育名著和经典著作,一方面能滋润自己的心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在实践中自觉培育具有高尚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的新人;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学生多读书,读中外名著,使学生的视野开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