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三个“一切”口号
近几年,在中小学盛行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口号,不少学校领导把三个“一切”视为崭新的教育理念,不仅大会小会时时强调,还面向社会大力宣传。对此,笔者不以为然。
不可否认,学生是学校的核心,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引导和教育学生健康成长。但也应该看到,学生并不是学校的全部。三个“一切”口号,忽略了学校中另一支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广大的教职员工。须知,教职员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漠视他们的感受,忽视他们的利益,就难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无须讳言,一些教师对三个“一切”口号是比较反感的,特别是在那些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学校,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赋予学生上课插嘴、喝水、出去上厕所、随意选择同桌等“权益”,并把学生评教的成绩作为考核教职员工的重要依据,广大的教职员工惟恐“侵犯”了学生利益,遭遇“待岗”“下岗”的结局,只能如履薄冰般工作和生活,教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个“一切”口号本身还有“溺爱”学生的成分存在。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骄二气本来就比较严重,如果学校再对他们网开一面,不分青红皂白都“顺从”学生的意愿,名义上是尊重学生,实际上却是纵容了学生,使他们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变得越来越不懂规矩,这对他们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个“一切”口号似是而非,很容易造成误解。还是不提为好!
(发表于《杂文报》2005年10月14日,发表时有删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