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回答问题才是好学生吗
按照惯例,周一上午是我批阅学生周记的时间。当我翻开王晓丽同学的周记本时,《写给老师》的题目映入了我的眼帘。满满的两页纸上,写的都是她的知心话,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老师,我从小就不爱说话,上课的时候,喜欢静静地听别的同学发言,可您总以为我没有认真思考,总叫我回答问题,弄得我很紧张,很窘迫,我都有些害怕上您的课了。我不明白,难道只有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吗?”读了这些话,我的脸上火辣辣的,王晓丽那腼腆害羞的样子立即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本以为对待王晓丽这样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创造机会多提问她,就是对她的关心和爱护,就能锻炼她的口才,孰不知却让她陷入了紧张和难堪中。我为自己的自以为是惭愧不已。
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趁办公室老师都去体育馆锻炼的时机,和王晓丽做了一次长谈,我赞扬她的周记写出了真情实感,真诚地向她道歉,并表示以后一定尊重她的意志,不会再强求她了。王晓丽感激地连声道谢。
这件事后,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认识到: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学生的性情爱好也是千差万别,教育要取得成效,就不能用一种模式来评价学生,更不能用自己的想法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而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特点来发展。于是,我尽自己所能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再将“积极回答问题”作为衡量所有学生的标准,允许学生做听众,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师生关系变得更和谐,班级秩序有了明显改善,教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