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制造——现需要群策群力
(2012-06-02 13:21:11)
标签:
财经 |
分类: 鸟眼看市 |
众包的优势
曾几何时,纽约城(NEW YORK CITY)是美国制造业之都。1950年,有一百多万人从事制造业。而今天,这一数目已缩减至仅仅8万人,这些人主要受雇于家具、食品加工和曼哈顿(Manhattan)活力四射的服装中心区等专业生产商。然而,在城市企业精神的熏陶下,一个新兴产业破茧而出。这有可能被称之为社交制造。
该领域中一家公司——科为奇(Quirky),司如其名,引领科技潮流。该公司的新设计室设在哈德逊河(Hudson river)附近的一家改装过的仓库内。如下便是该公司的全部家当:一家小工厂加上两台3D打印机、一台激光切割机、几张铣床、一间喷漆房,及其他廖廖可数的设备。这种样机研究室是科为奇将其他人的创意转化成产品的业务中心。
在日益庞大的在线社区的帮助下,科为奇每周推出两种新的消费品。其运营流程如下:用户提交一个点子,若有足够多的人喜欢(如在FACEBOOK), 科为奇的产品开发团队便设计出原型。用户在网上对此点子进行评价并且可为其最终的设计方案、包装和市场营销出谋划策,也可协助定价。大功告成后,科为奇则 负责找到合适的制造商。在科为奇的网站上销售该产品,一旦需求上升,则推广至零售渠道。科为奇也负责申报专利且规范审批程序,而直销收入的30%返还给发明者及其他协助者。
迄今为止,科为奇最成功的产品蛇形插线板(Pivot Power),售价29.99美元,带有可调节插座的延长电线。顾客可在这种可变插座中插上不同类型的充电器,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美国密尔沃基(Milwaukee)的杰克•子恩(Jake Zien)在提出这一创意时还是个高中生。把点子提交给科为奇后,在709人的协助下,该产品得以面市。今年4月初,该创意产品售出20多万个。子恩先生便从中获利12.4万美元。
通过利用网上社区这一智囊团为该司产品发展运筹帷幄,科为奇可快速确定产品是否有市场,并在投产前拟定合理的价格。该公司的许多产品的生产都外包给亚洲国家来生产,尤其是中国。科为奇公司的本•考夫曼(Ben Kaufman)说,这种将设计转化成产品的快速反应令其他地方的竞争者望尘莫及。他指出,添加制造现在尚未能大批量生产,但是这一状况会有所改观的。
科为奇希望能在美国制造出更多的创意产品,因为该司已品尝到了这一制造科技所带来的甜头。考夫曼先生说:“当你站在一台生产出几十万产品的机器旁所产生的创意比你在机器4,000英里以外凭空想象出的点子要多得多。你的大脑一刻不停地在思考,还有哪些东西可设计出来给这机器生产的?“
另一家经营在线生产社区并专门提供3D打印服务的公司——Shapeways——于2007年创建于荷兰(Netherlands)的埃因霍温(Eindhoven),这座仍旧保持着欧洲制造中心的城市。该公司把该司把总部搬至美国的纽约城后建立了第二个3D打印运营中心。去年,该司的发货量达到75万,而且呈几何式增长。Shapeways的用户通过上传自己的设计得到用许多种材料印刷的3D印刷报价单,这一报价单是系统即时自动生成的。用户可自行定价,在网上售卖他们的产品。有些产品设计可由买家定制,比如将姓名首字母打印在袖口处。
Shapeways的首席执行官Weijmarshausen说,轻而易举便能上网打印三维产品对制造业来说有三大意义。一,加快了产品上市时间,2010年在苹果首次推出iPad后仅四天之内Shapeways便生产出了与之配套销售的保护套。二,产品上市的风险系数几乎为零,因为企业家可在扩大生产规模前检验这一创意是否可行并可根据买家的反馈做出反应,并调整设计方案。Shapeways的某些产品一年内要反复修改二、三十余回。三,可生产些普通方式无法生产的产品,因为通常这些产品太过于复杂而无法使用机器加工。
你想象得到吗?
层出不穷的创意令人惊喜不断。比如最近荷兰艺术家(荷兰人似乎天生与3D打印有缘)西奥 • 詹森(Theo Jansen)设计了一款奇特的步行器,它像螃蟹一样是横着走的,其中一些由小型风力发动机驱动。这些都是一体打印的,所有的活动件一气完工。威吉玛舍森说:“一旦让人们接触到的创新技术,只要没被吓到,他们会将其利用至极致,创造出一些你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东西。”而这种技术正变得越来越简单易行。Shapeways刚起步时,上传的文件有一半无法打印,不是有错就是故障。如今安装了自动修复软件,3D打印的成功率已大幅度提高,达到91%。
3D系统公司客户部负责人拉杰夫·库卡尼(Rajeev Kulkarni)希望公司销售的第一代3D打印机简单到连小孩也会操作。公司的在线顾客服务酷比化也经营3D打印及电子商务,而且酷比化正与专业设计3D打印产品设计团体“自由创造”(Freedom Of Creation)等组织寻求合作。
一旦进入数字化,仿制变得易如反掌。这意味着和其他已数字化的产业一样,捍卫知识产权简直难上加难。库卡尼说,在线内容需要时刻警惕是否侵权。而且将会出现一些灰色地带。比如一名游客在佛罗里达的迪斯尼世界拍了几张灰姑娘城堡的照片,然后将其转换成3D数字文件打印出来在网上销售怎么办呢?库卡尼先生从容地回答道:“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事,但这不应当成为创新的障碍。”
互联网使从全球采购零配件成为可能,传统制造商运作起来更容易。总部在亚特兰大的MFG网络公司为全球50个国家超过20万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生产服务。通过上传数字设计方案,获得报价并为服务质量打分,企业可以利用这家网络公司进行沟通与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此类在线生产社团将转变成为虚拟的产业集群。
随着在线服务和软件的不断普及,客户也将参与到生产过程中来。例如,法国软件公司达索系统公司(Dassault Systèmes)创造了 一种在线虚拟环境,雇员、供应商和消费者可在此协同工作将新的创意变为现实。它甚至提供逼真的人体模型用于尝试新产品。计算机可以对产品可能出现的故障、故障的排除以及最终的拆分处理进行模拟 。软件公司将此类服务称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因为从概念的形成到产品的终结,计算机模拟贯穿始终,这在当下则意味着循环利用。
数字化将一部分人从办公室中解放出来,制造业也不例外。硅谷欧特克(Autodesk)软件公司的罗谢尔先生(Mr Rochelle)表示,现在人们可以在个人电脑上完成产品设计和模拟过程,并使用智能手机等设备通过云端获取这些数据。这意味着无论身在何处,设计师和工程师都可以一同制造产品、交流意见。这对制造业有何影响呢?对此罗谢尔先生的看法是:“这意味着未来工厂可能把办公室搬到了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