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鸟眼看市 |
从本轮行情伊始个人就提出了本轮的焦点核心有两个,一是以通货膨胀为推动力的资源股,二是价值重估为推动力的大蓝筹股。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在行情的演化过程中,并不排除小市值品种特别是相对滞涨的小市值股的表现,特别是由于年底时间,重组股以及有高送转题材的个股更是不可或缺。
在一场大戏里,有主角必然有配角。将主角定位在资源股以及蓝筹股上,不仅仅是因为其拥有稳定的获利前景;还因为它们的表现将直接掌控着行情演化的节奏和高度;更因为未来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光芒将使小市值股失色。如果认同这一点的话,就有必要将资产主要配置在资源股以及蓝筹股特别是金融股上。而且现在更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银行、券商两大金融板块的配置力度。
三季度报表集中在10月短短的一个月内披露完成,这就给了我们很好的贴近观察机构仓位的机会。根据数据显示,在10月份资源股及大蓝筹股井喷之前,大多数机构并没有将主要的力量放在有色、煤炭、银行、券商、保险等权重股票中。基金在制造业、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批发和零售这几个行业呈现明显的超配状况。其中,对医药生物行业的配置占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达到10.1%,而该行业的标准配置仅为4.92%,是标准配置的2倍多。批发零售的配置比例也达到标准配置的2倍多,食品饮料接近2倍。与之相反是金融保险行业,基金对其的配置仅为13.55%,仅为标准配置25.76%的一半左右。采掘业、金属非金属、电力煤气等权重股比较集中的行业都呈现低配状况。基金重仓股中仅8只沪深300成份股是超配的,其余均为低配。
更令人吃惊的是三季度基金持股数量减少最多的前十只股票中,有8只银行股,且排在前六位的全为银行股。这种配置偏好不仅体现在基金中,保险、社保、券商同样如此。具有明显偏好配置权重股的保险机构,其重仓股中金融股的配置均处于低配状态。而且,多家保险机构甚至没有配置银行股,或者只是重仓了一些小型银行。以至于许多银行、券商等股票没有保险资金重仓参与。而保险资金重仓最多的个股为医药生物、食品饮料、机械等行业。
今年金融股遭遇机构抛弃最重要的理由有两条,第一是对银行呆坏账风险的担忧,银行呆坏账的主要风险来自于房地产行业和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但是现在我们看到,虽然今年房地产几经调控,房价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在稳定小幅的增长。而成交量虽然有所波动,但是全国房地产市场交易整体依然保持高成交状态。在全球货币泛滥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遥遥无期,甚至还将进一步扩张。而近一年时间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的结果又大出市场预期之外,9月公布了清理数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仅仅只有2万亿的风险贷款,而在房地产泡沫坚挺的情况下,可以说几无风险。中国金融风险不但没有被释放,而且还进一步被掩盖,因此短期内完全可以不必担忧银行呆坏账风险的爆发。
第二个理由是银行股在今年大规模的融资和再融资活动。目前银行融资已近尾声,从近期海外银行股表现看,再融资已经不成为银行股价压力,反而成为银行股价上涨的助推器。工商银行上涨以大幅上涨面对其配股尘埃落定,那么我们完全可以预期因配股停牌的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复牌后出现报复性上涨。
银行股融资活动结束,意味着银行在明年又有了充足的弹药,同时由于中国重新进入加息周期,非对称加息是件小概率事件,因此银行股明年业绩继续成长可期,其估值必然出现恢复性上涨。
三季度报表表明基金等机构踏空10月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股行情,10月间,在沪深300指数涨幅高达15.14%的情况下,217只标准股票基金平均仅上涨7.35%,而以三季度标准股票基金86.69%的持股比例计算,理论上涨幅应该为13.12%,基金整体业绩大幅落后于指数,甚至还有6只股票方向基金逆市下跌。可见目前相对滞涨的以金融股为代表的大蓝筹板块及资源股板块是场外新多资金建仓的主要对象,以工商银行为例,上周末在资源股出现疲软的态势下,放量突破新高,从技术上已经宣告其股价走出了长达三年的下降盘整通道,新世纪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
本周重点关注板块为银行、券商、重组、化工、钢铁、农业、房地产。
模拟基金数据统计有空时候再做。
始于08年4月30日的百万成长模拟基金,目前持股待涨。(模拟基金操作仅仅为验证个人投资理念,请勿模仿!为方便统计,其收盘价最后数字以四舍五入处理。)
名称
太原重工
贵糖股份
吉恩镍业
金岭矿业
露天煤业
云铝股份
工商银行
西宁特钢
交通银行
帐户总额:154.2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