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财经 |
分类: 鸟眼看市 |
对于资金推动型的股市来说,没有成交量则往往意味着灭顶之灾。
一只股票可以无量上涨,比如说重大利好出台;比如说机构或者传说里的庄家完全控制了这只股票的流通筹码。但是已经如此庞大的市场不是个股,没有什么人能够控盘。政策是指挥棒,能够调动、协调各种机构、个人投资者形成一致性的行为。但是市场越庞大,政策越难协调和统一市场行为。
4.23之后,以沪市为例,第一阶段到5月15日,成交量维持在1000亿以上;第二阶段,到5月23日,市场成交量在1000亿到700亿之间;第三阶段,成交量基本萎缩到了700亿以下。从换手率的角度看,1000亿以上成交量,表示个股平均换手率在2%以上,2%换手是个股维持活跃的重要底线。到了700亿以下的成交量水平,则意味着市场绝大多数的个股换手率不足1%,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除了极少数个股,大多个股都将陷入死亡的沉寂。
假日期间,坏消息接踵而来,先是美国股市在通货膨胀及失业数据上升的压力下,暴跌近400点;紧接着是央行异乎寻常地在公布经济数据之前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千万别以为这会是最后一只臭虫,管理层异乎寻常的行为只能让市场更加担心未来宏观调控的压力。
宏观调控不仅仅只是调高存款准备金、加息等手段,行政管制似乎已经越来越成为管理层乐于采用的手段。从石油石化产品、电力、煤炭到化肥、食品,甚至延伸到建筑材料。从能源、公用事业扩展到越来越多的部门,十余年来未见的临时性价格管制再度降临且越来越扩大化。显然,中国在价格管制道路上正在越陷越深,也说明中国可笑的市场经济在毫无约束的行政权力面前是多么的脆弱。
价格管制严重伤害了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指导买卖双方行为的唯一信号灯。价格管制使商品交易价格低于市场要求的价格,必然导致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奥地利经济学派大师米瑟斯曾在一次演讲中,以牛奶为例分析了政府管制价格的危害。他说,政府为了让贫农能够有牛奶喂孩子,规定了低于潜在市场价格的牛奶最高价格。但对于边际成本生产者来说,由于政府规定的价格低于其成本,他不可能长期承受亏损,只好停止为市场生产牛奶。于是,政府对牛奶价格的干预导致牛奶比以前更少,需求却相对更大。以前牛奶虽然贵,但人们能够买到,现在由于供应短缺,要买到低价牛奶,人们只好排队去商店抢购。如此一来,政府采取的下一个措施便必然是配额制。
格林斯潘的书里有这么一段,说他和李鹏总理会见的事情。他说李鹏知识相当丰富,当格林斯潘向他游说减少政府管制,多允许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时候,李鹏回应到: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你们美国也经常做,比如说尼克松不是就进行了价格管制,宣布冻结价格。格林斯潘感到有点无奈:这是事实。
可问题是,谁都知道,尼克松的价格管制,或者价格冻结是一个相当失败的政策,通货膨胀没有抑制住,还造成了短缺。中国已经越演越烈的柴油短缺不就是一个管制导致短缺的活生生例子?
长期化价格管制的结果不是平抑通货膨胀,虽然价格管制可能使统计的通胀率得到一时间的控制,但是商品和服务供应短缺将难以避免,短缺导致更为严重的通胀。而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我们的近邻越南在给我们上最为现实、鲜活的一课。也许并不遥远的将来,我们或者会认真考虑一下应该将人民币兑换成欧元、英镑还是别的什么货币。
卖出以后是等待,始于08年4月30日的百万成长模拟基金,按照原计划清仓所有个股。
帐户总额:96万
另外说明一下,个人精力时间有限,没有参与任何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