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恐怕所有的投资者都知道要等什么了。市场不会缺乏资金,每隔一段时间新的申购冻结记录就会诞生,但是再多的资金也不会去冒政策的风险,因为政策是这个市场上最大的风险。5。30管理层说,不能够炒垃圾股,要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于是低价股就此一撅不振,投资者纷纷跟风蓝筹股泡沫。10。18,一则通知出台,一则窗口指导传言四处流传,政策已经从买什么股深入到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保持多少仓位了,于是蓝筹泡沫一个接一个破裂。
市场本来是一个多方博弈的市场,通过大量的交易来反映不同的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有长期投资者,有短期投资者;有风险偏好强的,有风险偏好弱的;有价值投资者,有技术投资者;有看多的,有看空的。正是有这些不同的投资者,才丰富了市场,形成了交易。有如一个物种丰富的森林,自然地生衍不息。
然而中国证券市场,却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可以把所有人的思想统一到一个理念、一个主义、一个价值标准上来,那就是管理层的意志。其结果就是形成市场投资者的一致行为:一致买入或者一致卖出,只要投资者都接受了管理层的政策意图。这样的市场怎么不暴涨暴跌?
所以这个市场上生存的投资者,最大的理性行为,就是等待政策信号,只有当政府释出积极的消息,资金才有可能重新大规模回到市场上来。
与股指下跌和成交量萎缩不同的是,A股新开户数并没有同步创下新低。今年7月,调整筑底阶段,沪市成交量萎缩到571亿,同时A股新开户数降到了周日均6。28万的水准。但是直到上周,A股日均新开户数依旧保持在12万户以上,只是基金开户数降到了今年7月的水准。由此可以看出,负利率时代,投资的意愿依旧十分强烈,等待的只是一个信号而已。
什么时候政策暖风容易出现?一是股指阴跌到管理层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上,4300点还是3600点?很难预测,所谓天威难测。另外一种可能是基金重仓股出现崩溃性的下跌,对雪崩效应的担心,促使管理层提早出台稳定市场的措施。这一切的前提是要股指继续调整。
下一周又将是难熬的一周,继本周海隆软件、方正电机发行之后,下周一12月3日上市中铁、审核太保10亿发行,紧接着12月4日证通电子发行,12月5日有国投新集5亿股、中海集运23亿股发行,12月6日嘉应制药发行,12月7日绿大地发行、12月10日东晶电子发行。此外还有中国第二大煤炭央企——中国中煤能源已经确认提交了A股发行申请,计划募集资金约320亿元,并有望在年内上市。一长串的名单,意味着至少到12月中市场资金都将因为新股发行继续处于紧张状态,显然管理层认为目前大盘的调整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该知道的利空我们都知道了,什么“两防一紧”、什么新股发行、什么资金断流、什么年底效应,这都不妨碍大悲之后会有大喜,大杀跌之后会有大反弹,最乐观的预期向美国人民学习,下周一来个两阳夹一阴,悲观点的就是等到12月5日该走的都走了以后,来个绝地反击。
但是在没有政策强力支持下的反弹很容易夭折,上周基金经理纷纷澄清市场关于基金大面积赎回的传言。的确目前并没有出现让基金难以应付的赎回潮,基金投资者在下跌时没有赎回,但是一旦A股市场出现有力度的反弹,基金投资者很可能在反弹中赎回,这将给日后的反弹带来压力,特别是基金重仓股的股票。从美国共同基金发展历史可以知道,共同基金的赎回潮一般不在下跌中,而是在下跌以后的上涨或反弹中。
因此未来行情的发展中,投资者首先要远离基金重仓股,即便是股指期货的推出,也不是在基金重仓股上恋战的理由。因为对蓝筹股来说,利好的兑现就意味着股指期货带来的所谓蓝筹溢价走到了尽头。一句话,利好出尽是利空。
而对另外一类股票来说,却是利空出尽是利好了。
如果股指进一步大幅下跌,不排除前期在10.26、11.12已经开始构造底部的个股会有一次破位,但是那可能是一个很难得的“黄金坑”。
600538 北海国发 9.61 6.5 47.84% -3.32
000597 东北制药 14 9.55 46.59% 1.08
600339 天利高新 12.92 8.9 45.16% -4.3
600409 三友化工 13.52 10.11 33.72% -2.38
600359 新农开发 8.25 6.2 33.06% 3.13
600328 兰太实业 14.23 10.8 31.75% 0.14
600889 南京化纤 9.98 7.71 29.44% -2.54
600281 太化股份 9.03 7.25 24.55% -3.42
600179 黑化股份 7.09 5.88 20.57% -0.7
000420 吉林化纤 9.31 7.81 19.20% -3.62
000556 海南海药 7.43 6.35 17.00% -3.51
000993 闽东电力 8 6.95 15.10% -3.96
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