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百姓经验上来说,房改让百姓买不起房;医改让百姓看不起病,教改让百姓上不起学。那么税改会不会有可能让老百姓开不起车,住不起房?
所谓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都要缴付一定税款,而应缴纳的税值会随着其市值的升高而提高”。物业税在国外属于调节贫富差距的主要手段,而不是抑制房价的手段。
我国实行的是“批租”土地使用制度,即在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前提下,规定用地者可以向政府购买一定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而其中大部分税费,用地者须一次性支付。对于政府而言,实行“物业税”制度后,土地的使用要定期进行评估。从理论上说,征收物业税,会使土地初始价格比较低,但是每年都要承担一定的物业税,物业税成了未来的预期收入。而业主所拥有的房产会由于基本设施的变化而升值,从而物业税也会跟着提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使用成本增加了,“买得起住不起”的情况将大幅增加。开征物业税后,大批本来家庭经济实力不强、只是因为购房“门槛”降低了而购置房屋尤其是使用银行贷款按揭购房者,会有可能像一些租得起办公场所但付不起昂贵物业管理费的公司一样。
“十一五”期间税制改革的重点包括:改革增值税制度,实现增值税转型,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完善消费税,适当扩大税基;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促进企业公平竞争;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调整和完善资源税;适时实施燃油税;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稳步推进物业税,相应取消相关收费。
物业税改革的基本框架是“将现行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土地出让金等收费合并,转化为房产保有阶段统一收取的物业税。据估算,在目前的房价构成中,税费及房产商利润占到60%,建筑成本只占40%。购房者买一套房子的钱中,包含房地产开发的营业税、印花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等以及房地产占用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如果改用许多国家采用的逐年缴纳的办法,以财产税的形式分期支付地租和税费,现在的开发成本就可以大幅下降,房价也会跟着大幅度下降。从理论上说,由于地价和相关税费分70年交,也就意味着占住宅成本30%到50%多的地价和相关税费在销售时只需先缴纳七十分之一,其余在剩余的69年中分别缴纳,下降了(70-1)/70=98.57%,表现在房价中,成本就下降了30%×98.57%=29.57%----50%×98.57%=49.29%。如果改革不以增加税负为目的的话,而物业税的税率大概可可以计算出,30%/70=4.28%----50%/70=0.714%,这也和目前占据主流的观点物业税开征税率在0.4%----0.8%的范围相吻合。
也就是说,目前价值100万的房子,开征物业税后价格将下降为50--70万,但是以后的每一年里,需要上交4000--8000元的物业税,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隔一段时间,你的房子价格增值了,就得相应增加你的税负。开征物业税可以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让老百姓可以看清楚目前我们所购买的房子里究竟要交多少的税、费,因为本届以注重民生著称的政府如果承诺说开征物业税不以增加税负为目的的话,那么理论上来说,按照物业税改革的基本框架,一年上交的物业税乘以70就应该是目前房价所包含的所有税费。
目前开征物业税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物业税开征前购买的房屋,已经在购房款中一次性支付了地价和相关税费,对于这样的房屋如果也开征物业税,就有重复征税的嫌疑,显失公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有人士建议,在新税法实施的一定期限内,对老房产采取过渡措施或对新房和旧房采取不同的税率和征税办法。也就是只对老房屋增值的部分征税。也就是说如果你花100万买的房子如果涨价到200万,那么你将为增值的那100万每年就交纳4000到8000元的物业税。当然,如果你的房子跌价到50万,目前没有听说有什么补偿退税的可能。也就是说未来政府将从物业增值里分一杯羹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保持地方财政收入的的可持续增长才是出台物业税的真正意图。
另外一个问题是对于自住物业,有的是几十平方米的普通住宅,有的是几百平方米的高级别墅。普通住宅与高档豪宅的税率是否应有所区别,“居者有其屋”是不应该限制的,要限制的是对宝贵的土地资源的过度占用。对普通住宅和高档豪宅应征收不同税率的物业税,不同税率所表达的将是社会“公平”的要求。如果富人占有一所很大的别墅,大到可以尽情地养花、养鸟、养宠物,尽管他是花钱买的,但由于他占有了这么一大块优质资源用于奢侈性消费,全社会用来提供国民财富的资源就少了一块。由于土地等资源是有限的,富人的奢侈性需求占用得多了,是不是公共利益、穷人的利益就受到损害了呢?能够带来国民财富增加的宝贵资源被富人奢侈性消费占用,这对社会发展显然是不利的。为体现物业税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对一般居住者确定一定条件的免征额从而减少征税,对特别贫困家庭居住劣房者实行免税政策。从房屋面积上而言,目前,部分专家认为贫富之间的界定值为144平方米。按照国际通行做法结合我国人均住房实际情况,将人均居住面积确定为40平米最为合适。那么,以一家三口人的平均值计算,一个家庭的平均居住面积就是120平米,而我国各地的建筑标准和核算标准很不统一,国家有关部门允许的浮动范围是20%。120乘以20%等于24平米,再加上人均居住面积120平米,所以就得出了144平米这个界定值。就是说,房屋面积在144平米以上,是否就属于物业税征收范围;相反,则属于免征或者少征的范围。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目前尚未确定。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物业税是将原本一次性收取的税费分批交纳,所谓物业税的征收不应该直接对房价造成影响。但是实际上由于收取物业税,由于降低了开发成本,如果按照土地成本占房价的30%--50%计算的话,房价静态估算有可能下降30%--50%。但是,令人沮丧的是物业税降低开发成本的效果在当前阶段并不能有效地传递到最终的售价。房价下降后买房门槛下降,导致需求上升,在现有垄断性的房地产开发市场下,房地产的定价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榨取消费者的购买力,房价与开发成本的关系越来越微弱。也就是说由于征收物业税所造成的价格缺口,很快又会被填补,就有如股票除权后的填权。
当然从理论上物业税能够通过提高房地产持有的成本从而降低市场需求,但是这需要设计出一个公平合理的税制才能够实现。中国社科院曾经把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经理人员阶层;3、私营企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这五大社会阶层占人口比重大约为14.1%,但是他们拥有全社会绝大多数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换句话说政策是由拥有最多房地产资源的人制定的,你怎么又能够指望能够制定出公平合理的税制呢?因此可以预见物业税有效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功能最终将会被淡化。
这个物业税怎样征,征多少,如何整合其它税种,都有可能导致不一样的结果。在具体操作细则没有出来之前,从理论上空谈物业税对楼市的影响,实际上意义不大。由于物业税所牵涉的饿利益范围之广与燃油税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物业税的开征将是个漫长的马拉松。也许等到开征的那一天,中国股市早就已经不是牛市了。所以目前由所谓物业税引发的对房地产股恐慌纯粹只是一个矫揉造作的姿态。
房地产板块经历一个又一个政策利空,后面也许还有个加息利空。但是一切都会过去,正如股价上涨最大受益者是政府一样,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是地方政府,一切都因此而变的暧昧起来。
10月,我们依旧在等待着转机的来临,如果我们以万科作为房地产的标本的话,也许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断抬高的底部。
20股始于7月23日,其余散见于其它博文,逢低吸纳!(注意一下逢低吸纳、继续持有、逢高卖出的区别)
600117 西宁特钢 23.65 8.61 174.68% -2.07% 9.54%
600335 鼎盛天工 19.48 7.5 159.73% 0.00% 停牌
600889 南京化纤 13.85 7.71 79.64% 1.54% 4.16%
600005 武钢股份 19.7 11.12 77.16% -1.50% 3.64%
600538 北海国发 10.69 6.5 64.46% 1.14% 2.31%
420 吉林化纤 12.38 7.81 58.51% -0.57% 2.23%
600409 三友化工 15.83 10.11 56.58% -2.52% 1.92%
600359 新农开发 9.26 6.2 49.35% -4.24% 5.83%
600328 兰太实业 16.12 10.8 49.26% 2.41% 4.51%
597 东北制药 14.02 9.55 46.81% 1.89% 2.26%
60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