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完整的牛市发展过程中,各个类型的股票都有获得表现的机会。在牛市的不同阶段里,各个板块之间以轮涨和补涨的两个表现方式,依序推动着市场向前发展。辩识和预判牛市不同阶段里起主导力量的个股板块,既可以帮助自己捕捉主流热点,获得超越大盘涨幅的收益,又可以帮助自己提前捕捉调整的蛛丝马迹,规避市场风险。
收集06年9月至07年1月以及07年2月至07年4月之间,不同板块以及上证指数表现数据如下:
06年9月的低点
07年2月的低点
07年4月涨幅
06年9月低点
至07年1月高点的涨幅
至07年4月高点的涨幅
07年4月涨幅
上证指数涨幅: 83%
52%
20%
136%
基金重仓股涨幅:118%
44%
19%
153%
QFII重仓股涨幅:100%
48%
20%
139%
社保重仓股涨幅:91%
59%
26%
155%
券商重仓股涨幅:86%
77%
34%
179%
高价股指数涨幅:84%
45%
25%
129%
中价股指数:
87%
53%
22%
141%
低价股指数涨幅:67%
124%
38%
236%
ST股指数:
41%
115%
35%
192%
金融股指数涨幅:147%
50%
19%
190%
上证50涨幅: 118%
52%
21%
168%
上证180涨幅:
101%
59%
25%
168%
沪深300涨幅: 95%
62%
28%
171%
06年9月的低点
07年的低点至
至06年12月的高点
07年4月的高点
上证指数涨幅:
65%
52%
基金重仓股指数涨幅:76%
47%
QFII重仓股指数涨幅:58%
54%
社保重仓股指数涨幅:49%
72%
券商重仓股指数涨幅:41%
97%
高价股指数涨幅:
47%
62%
中价股指数:
50%
66%
低价股指数涨幅:
29%
165%
ST股指数:
13%
159%
金融股指数涨幅:
101%
55%
上证50涨幅:
76%
55%
上证180涨幅:
60%
69%
沪深300涨幅:
56%
76%
比较以上四组数据,可以发现一个有趣而简单的规律,那就是各个板块在06年下半年的表现,和其在07上半年的表现是截然相反的。
在06年9月开始的到07年1月的行情中,基金、QFII、社保、券商等机构重仓股整体表现都超越了上证指数的涨幅。表现最为出色的基金重仓股,在06年9月到07年1月间以118%的涨幅傲视群雄,同期券商重仓股表现相对最弱,仅仅略微超过大盘涨幅。同时观察作为机构重仓主要对象的各个指标股如金融股、上证50、上证180、沪深300,其表现基本上与机构重仓股同步。因此在06年下半年的行情中,机构重仓股特别是基金重仓股扮演了这一阶段行情的主流品种及行情的领导者。
如果从价格上划分,机构重仓股多为中、高价股,因此在行情这一阶段,中、高价股表现也基本上和大盘涨幅同步。而低价股和ST股在06年9月到07年1月间的涨幅明显弱于大盘涨幅。如果统计在06年9月到06年12月间低价股和ST股的涨幅,更是分别以29%、13%的涨幅甚至不及大盘同期65%涨幅一半或者四分之一。
遵循牛市轮涨和补涨的规律,在06年下半年只是扮演跟随者角色的低价股和ST股,在07年1月开始大放异彩。从07年1月到4月间分别以以165%和159%的涨幅名列各板块前茅,是同期大盘涨幅的3倍,而在前期表现良好的基金重仓股、QFII重仓股在07年2月之后,开始明显落后于大盘涨幅。从牛市整体观察,也可以说从07年1月,低价股、ST股开始进入全面补涨阶段。由于其上涨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使之从市场的落后者摇身一变,成为07上半年市场最重要的主导性力量。
比较不同机构重仓股的表现,也可以看到,在06年下半年表现相对最差的券商重仓股,在07年上半年的行情里其表现却远远超过了其他机构重仓股,以77%的涨幅在机构重仓股中排名第一。即便是在同质化相当严重的机构重仓股内部,也依旧表现出了板块间轮涨和补涨的特点,券商重仓股也可以视为机构重仓股中的补涨品种。
进入5月,市场面临着几种可能的变化:
第一、对06年9月开始至今的行情进行一次总的调整。由于低价股、ST股、券商重仓股处于行情的最末端,因此当低价股、ST股、券商重仓股步入调整就意味着在所有板块都在充分发掘之后开始整体性的调整。4月是低价股、ST股、券商重仓股涨幅最大的一个月,但是在4月的最后几天,低价股、ST股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在管理层对投机炒作连出重手之后,首先是ST股出现了明显的分化,4月28日ST股出现了14家跌停的现象,在4月30日,大盘上涨81点的情况下ST股跌停数量继续扩大到24家。事实上在最后一天的上涨中,
有很大因素归功于B股的上涨以及中铝复牌的影响,
所以出现了大盘大幅上涨而A股涨跌基本各半的现象。因此必须警惕是否先从ST股开始,继而扩大到低价股,最后带动大盘进行调整。这样的趋势一旦出现,应该利用大盘的每一次冲高坚决减仓出局。
第二、继续低价股行情。不能够排除ST股只是小幅的调整,最终不能够影响到其他板块的运行。这样低价股甚至其他机构重仓股继续进入快速拉升阶段,导致大盘出现更大幅度的上涨。
第三、开始类似于1月到2月间的结构性调整。低价股、ST股等品种冲高回落进行调整,而本轮相对滞涨的基金重仓、QFII、社保等夺回市场的主导权。此消彼涨之下,大盘出现类似1、2月间的情况,在某个区间内进震荡,股价出现结构性的调整。这一可能性也比较大,
毕竟基金重仓股调整比较充分,
基金目前资金资金充足,个股如钢铁、电力、化工、煤炭等业绩成长基本面,足以支持发动一波攻势。
因此在4月之前,一直坚持的原则是捂股,操作上遵守“逢跌买、小心卖、慎换股”纪律。进入5月,市场风险已经急剧加大,捂股应该修正为捂钱,操作上应该修正为“大胆卖、小心买、不杀跌”。
拉高大胆地卖就是在心态上已经不用担心踏空,此时市场上大多数个股已进入最后拉升阶段,个股出现放量拉升多是高位换手,从概率上来说,派发的可能很大。因此在高换手中趁势出局,无疑是个最佳选择。
逢跌小心地买,其原因是市场在此时间,每一次的下跌已经与前面情况不同,任何一次下跌都容易演变为连续性地下跌,而下跌后的上涨应该视为反弹处理,因此,必须下跌出一定空间后,才会有反弹的力量和空间出现。所以,不再是逢跌必买,而是要小心地买了。
不杀跌是因为大多数个股的头部并不会只出现一次性高点,个股甚至在大盘反弹过程中创出新高的情况也会经常出现。因此,无论情况看起来多么令人恐慌,都不必杀跌出局,而是要冷静和耐心等待反弹出局的机会,毕竟场外的资金很多,追涨杀跌的天性会放大市场的波动性。5月的市场除了赚钱的冲动和热情之外已无其他,规避风险应该是5月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