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群出题过五关

标签:
贵州大学黄俊杰旅游文化历史教育 |
分类: 散文诗歌 |
微群出题过五关
一
山海关雄姿
雄关吞海枕山峦,锁钥咽喉冠长天。
百代狼烟沉岁月,千年兵变入诗篇。
龙盘峻岭连云栈,虎踞危崖咒逝川。
漫道沧桑遗胜迹,登临犹见旧尘间。
二
登嘉峪关
城垛接云瞻晓日,楼檐映雪傲长天。
丝绸旧路驼铃远,烽火残台岁月迁。
今日登临思既往,山河胜迹韵绵绵。
三
玉门关古今咏怀
驼铃古道岁华迁,汉垒秦墙映夕烟。
昔日征人悲戍鼓,今朝旅客醉胡弦。
黄沙漫卷关城月,碧树新遮塞漠天。
羌笛犹吟杨柳曲,春风已度万重山。
四
雁门关留声
雁过留声漠外关,偏隅荒顶戍平安。
白杨马邑遥相望,青冢云层互观瞻;
心似泥丸嫌渺小,身如峻岭守边山。
城楼岁月飘飞逝,名将碑亭传世间。
五
剑门关怀古
猿愁鸟怯危峰峭,雾锁云封险径迢。
三国旌旗沉故垒,千年战鼓隐重霄。
一夫扼守千军惧,剑影寒光映暮潮。
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倚燕山,南临渤海,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道,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奉朱元璋之命在此地建关设卫,可以说,山海关见证了明朝的兴衰。
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高下,明月寒潮共往还。
明:闵珪《山海关》
幽蓟是燕云十六州的别称之一,幽州,指北京,蓟州,指天津市蓟州区,具体包含了北京、天津北部和河北北部地区。
这座雄关,它襟连沧海、枕倚青山,以一种不屈的姿态,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站在山海关前远眺万里长城,那蜿蜒起伏的城墙如同一条巨龙穿梭在云海之间,似乎要与它们一分高下,又似乎随着天上的明月和脚下的浪潮一同往还。
这首诗既点明山海关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又描绘出它枕山襟海的雄壮气势。
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它是明长城西端的终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9年,它是现存长城上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清: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
雄伟高耸的嘉峪关,守护着祖国西部的河山。被贬谪到伊犁戍边的我,有幸经过这里一睹它的风采。巍然耸立的城楼与秦地笔直的大树遥相连接,蜿蜒起伏的长城压低了陇山的云彩。
与嘉峪关并肩站立的,是峻峭挺拔的祁连山,更让人着迷的是,关外那一望无际的苍茫戈壁滩。谁说历史上险要的关隘只有崤塞和函谷关呢,与嘉峪关相比,那不过是一团不经催的泥丸而已。
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站在嘉峪关前驻足凝望,它的高大与伟岸、雄奇与威严,将这一份来自心底的震撼与感动,谱写成这一首赞歌。
早在元明以前,西域使者进贡必须经过的关隘为玉门关,但是明朝修筑嘉峪关之后,玉门关逐渐被废止。这样一来,嘉峪关就成为从哈密入河西走廊,西域贡使前往中原地区的唯一通道,它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华。
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的雁门山中,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它的地势极为险峻,自古为中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见证了无数次抵御外敌的战争,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
重关独居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
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冢渺龙沙。
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
金:元好问《雁门关外》
四海一统,国泰民安,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家家户户遍种桑麻,而雁门关好似一位孤独守望的勇士屹立在高耸入云的山岭,即使是在炎炎夏日,这里也会有雪花飘飞的奇景。
苍茫的云海之间,一棵棵白杨树挺拔而立,与远方的马邑古城相连,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变迁。
而那一片青冢,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显得那般渺小,却又是那么地引人注目,它像是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
我站在雁门关的城楼上凭栏吊古,心中情怀激荡,那些逝去的历史风云,早已随风而散,我只能独对着西风寂寥地数着渐行渐远的乌鸦。
剑门关
剑门关,是四川省广元市的天然险隘,蜀道上的关键关隘,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陡峭地势著称。
它的险要,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两座山峰对峙,就像两把倚天而立的宝剑插入天际,中间只有一条窄路通过,剑门关作为控制蜀道的咽喉,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
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
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
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
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
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
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
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
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
唐:杜甫《剑门》
天上的神仙在人间设下一些险阻,剑门关以险要雄居天下。连绵的群山拥护西南,山壁的石角指向北方。两面陡峭的悬崖如同相并的两堵高墙,岩石的纹理刻画出城郭的形状。这里确实是一人当关,万夫莫开。
蜀地的珠玉财宝源源不断中原,连岷山、峨眉与之相较都黯然失色,想那三皇五帝的时代,蜀地百姓安居乐业亲密无间,而后世的君王设宫纳贡致使淳朴的风俗中断。
直到今天一些英雄豪杰,还在想着据蜀称霸分裂江山。王者要并吞,霸者要割据,你争我夺拼力相残。我要向老天问罪,我要铲除这致乱的重山!想到这种据险作乱的事情还会发生,我忍不住临风惆怅。
这是杜甫当年从长安逃难到四川,踏入剑门关时所写的一首诗,透露出诗圣忧国忧民的情怀。
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其一
玉门关是古汉长城的关隘之一,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在古代,玉门关就是中原和西域的一个分界点,只要进入玉门关,那么离家乡也就不远了。
所以,在古诗词中玉门关和当时的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就构成了一个鲜明的边塞意象,寄托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一路奔腾,像一条丝带飞上了白云之巅,在连绵起伏的高山中有一座戍守边城的孤城。
就不要再吹奏伤感的羌笛了,也不要再埋怨无法折柳送别,因为春风都光顾不到这里,又哪里会有柳枝呢?